第(2/3)页 “一手粮食,一手羊毛,强制定居,三十年后,漠北就彻底汉化了。” 胡濙的意思是,舍不得杀汉人,干脆拿蒙人开刀。 真别说,胡濙是蔫狠。 “老臣可没说要杀掉蒙人呀!”胡濙摊摊手。 惹得朱祁钰大笑:“老太傅啊,您可真是人精,用蒙人填充其他地方。” “老臣看京畿、河南、山东就不错,正好人口互相交织,彼此融成一体,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。” 挑的都是平原地带,都不是王霸之基。 蒙人进来只能被迫同化。 “陛下,太傅此言甚是。” 叶盛道:“只是如此一来,移民又要花一笔钱了。” “漠北人逐水草而居,让他们迁徙,有什么难的?”耿九畴坏笑。 朝臣也跟着笑起来。 奉天殿内气氛轻松。 正说着,江西奏报传来。 朱祁钰展开一看,登时暴怒:“好个景德镇,好个胡家!” 朝臣一愣,吓得赶紧跪下请罪。 “都起来,跟你们没有关系!” 金忠饶州府的情况全都禀报上来。 第一件事,景德镇的管事太监,就有超过两千万两的家产。 第二件事,胡广的后人,为了掩盖犯罪证据,竟然联合千户冯以浈,绞杀锦衣卫,导致锦衣卫损失惨重,金忠险象环生,差点就死了。 一共两本奏章,还有一份密奏。 “江西的银子是真多啊。” “费家抄出两千万,景德镇的太监还有两千万?” “哪来的银子呢?”朱祁钰费解。 他把第一本奏章交给冯孝,给朝臣阅览。 于谦和胡濙对视一眼,都觉得难以置信:“陛下,锦衣卫统计错了吧?哪来这么多银钱呢?” 大明非常缺银。 就算中官能贪到两千万两,那也应该是宝钞啊,不能是银子啊。 大明正处于严重银荒。 大明立国百年,商业滚雪球似的发展,百姓生活水平提高,远盛于明初水平。 但银子却越来越少,市场上远远不够用,由此产生银荒。 造成银荒的原因很多,本身银子稀少; 地主老财把银子埋到地窖里不拿出来通行; 奢靡陪葬之风等等。 “哪来的银子呢?”耿九畴也喃喃自语。 能通过税收估算出民间银子的。 市场上流通的银子,应该在1.5亿两左右,所以大明处于严重银荒期。 这些银子,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 叶盛却道:“陛下,海外一定有个大银山!” “难以想象的大银山,银子多的就像土石一样。” “江西的银子,就是从海外银山来的!” 这句话,提醒了朝臣。 基本可以确定,浙江商人收购景德镇瓷器,就是销往海外,换取现银。 而海外多么贫困,朝臣是心知肚明的。 海外市场消耗不掉这么多瓷器。 除非,海外有大银山,银子多的相当于石头,才把银子不当钱用,才在大明如此疯狂消费。 “海外怎么可能有大银山呢?” 胡濙坚决摇头:“不可能的。” “大明尚且缺银,那些贫瘠的国家,怎么可能有大银山呢?” “不可能的,一定不可能!” 很多朝臣跟着点头。 郑和下西洋的归档,大家都读过的,海外都是穷国。 怎么可能有大银山呢? 要是有,宣德朝怎么可能不知道? “老太傅,可不可能是最近发现的银山呢?”叶盛这话提醒了朝臣。 朝臣眼睛亮起,旋即暗淡下来:“不太可能,这个谭琦说过了,正统朝景德镇能收入上千万两呢,说明正统朝就这么多钱了。” “最后一次出海就是宣德八年了!” 叶盛却道:“至今过了这么多年,咱们对海外一无所知,万一就在哪里,发现了大银山呢?” “不然根本没法解释,江西的银子是哪来的!” “也许,南直隶、浙江的银子,更多!” 朱祁钰嘴角翘起,叶盛是想开海了。 这是个聪明人,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,就想用开海,来名垂青史,或者遗臭万年。 他想博一把,博赢了就名垂千史。 顺便,站在皇帝这边,赌自己的前程。 “再看看这道奏章。”朱祁钰把第二道奏章递下去。 朝臣脸色急变:“胡家安敢如此?” 这道奏章,给了奉天殿上的文臣致命一击。 胡广是首辅啊。 他的后人,怎么敢杀锦衣卫造反呢! 而且,整个饶州府的背后,站着的是胡家,那些太监们分润的钱,大头都进了胡家的口袋。 胡家是书香门第啊,怎么能做这种事呢? “会不会是假的?”有朝臣提出质疑。 “金忠差点没命了,他能认错?” 朱祁钰慢慢站起来:“这个胡家,仗着先祖遗泽,敢杀锦衣卫?” “他们在京师,是不是也要杀朕啊?” “啊!” 朱祁钰爆喝。 朝臣全都跪在地上。 “胡广,乃贰臣也!” “他本是建庶人的臣子,却转头投降了太宗皇帝!不是忠臣!” “当时说身不由己,可以。” “太宗皇帝对他一路提拔,给他施展才华的恩准,让他担任首辅,让他执掌朝政。” “可他呢?” “世受国恩,却生出个孽障!” 朱祁钰差点脱口而出,将胡广挖出来鞭尸。 “传旨,胡穗一脉,凌迟,杀绝!” “胡穜、胡穆一脉,留一子,承嗣香火,其余人,杀!” “胡氏宗族,参与谋反者,凌迟;参与贪赃枉法者,杀!其余人,流放吉林!” “至于胡广,朕念在他生前之功,便不行处置,但其后人,不许为官!” 朝臣松了口气。 没褫夺胡广的封号,已经是法外开恩了。 这是皇帝告诉群臣,功是功,过是过。 只要你有大功于朝堂,犯大罪时,可恩免一子,承嗣香火。 “至于冯以浈……” “江西兵已经不认识朝堂了吗?” “传旨,冯以浈九族诛杀!参与谋乱者,念其兵卒不知内情,其家流放吉林!仍为军户!” “南昌卫,指挥使眼瞎用人,赐死。” “一应卫所千户,停职审查,令锦衣卫细查,无事者则官复原职,查出问题者,杀!” 朱祁钰目光阴鸷:“小小一个饶州府,就冒出这么多大不敬的混账,连锦衣卫提督太监都敢杀!” “令朱仪接手江西卫所,收回江西十二卫指挥使、千户、百户调兵之权,任何人不许调江西兵!调兵者,形同造反,杀!” 朝臣瑟瑟。 觉得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。 “这胡家,抄出来的家财,哼,朕猜测啊,会超过三千万两,甚至更多。” “等着吧,一定会给中枢一个巨大的惊喜。” 朱祁钰话锋一转:“敢杀金忠,怕不是想掩盖区区家财吧,而是想掩盖这些钱的来路。” “朕看叶盛说得对,这海外一定有一个无比巨大的银山。” “那里的银子,就是石头。” “多得数也数不清。” “所以他们害怕被朕知道,害怕朕将那银山据为己有,所以要杀掉金忠灭口。” 果然。 皇帝是想开海! “陛下所言甚是!” 叶盛站出来附和:“若是因为区区家财,这胡可培为什么要杀锦衣卫呢?” “微臣猜测,他们就是在掩盖钱财的来源。” “请陛下下旨,令锦衣卫严查财源!” 朱祁钰颔首:“叶卿人间清醒啊。” 君臣一唱一和。 “圣上,微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找出银子的源头,朝堂方可派兵去占有银山。” 叶盛跪拜在地:“微臣请命,愿去江西,辅佐金提督!” 您脸面彻底不要了? 去舔个太监? 朱祁钰反而犹豫了,中枢也需要叶盛啊。 叶盛是能臣干臣,在内阁里不可或缺,又善奇谋,是朱祁钰的左右手。 “马上就要过年了,江西的天湿冷湿冷的,不如等年后,再劳烦叶卿一趟,如何?” 叶盛却跪在地上:“陛下,清查银山,刻不容缓!” “微臣在京师享受一日,便让那些不法分子逍遥一日!” “年中时,陛下想刻银币,但又舍不得火耗,等微臣找到银山,陛下便可直抒胸臆了!” 叶盛是绝顶聪明人。 他知道,在中枢做再多事,皇帝也看不到的。 看看于谦、范广,都是地方上做出的成绩。 以他的本事,走这一趟,必然扶摇直上。 “外面天气寒冷,叶卿之言,却暖朕的心啊。” 朱祁钰抿着唇:“传旨,升叶盛为钦差大臣,持天子剑,巡视江西,为朕查清海外银山一案,令玄戈军曹泰,听命于叶盛。” 海外银山? 皇帝又偷换概念了。 叶盛心领神会:“微臣此去,必不负皇恩!” 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:“朕希望你快些回来,回来过年。” 他环视朝臣。 “令金忠,押解银子入京。” 皇帝又要发财了。 摆摆手,让朝臣起来,归位。 “陛下,那江西罪犯如何安置?”于谦出班。 朱祁钰刚想说移去吉林。 但转念一想,这大冬天的,走到吉林肯定冻死了。 过于残忍,汉人是宝贵的,不能这样浪费掉。 “邢国公有何看法?”朱祁钰问。 “回陛下。” “如今广西清理完毕,百废待兴。” “正是需要丁口建设的时候。” “不如陛下开恩,令江西其民迁入广西。” 于谦躬身道。 朱仪从广西带出来的二十万人,肯定要留在江西了。 “邢国公之言有理。” “广西确实需要填充汉民,移民过去又花费巨大,不如把罪犯流放过去。” 朱祁钰颔首:“但有罪不可不罚,就罚其教会十个人说汉话吧。” “这些人虽是罪犯,到了广西也要分田亩,和移民同等对待。” “有家眷的不要拆分,去广西继续过日子。” “按照人头分地,愿意从商的广西布政司不准阻拦。” 说白了,这就是移民。 “陛下圣明!” 江西去的,都会说话,而且很多士绅子女,都是会写字的。 没有大杀特杀。 而用这些人去教化广西,能加速教化广西。 朝臣全都点头,认为这是圣明君主该做的事情。 “陛下,根据奏章所写,广西土兵战斗力很不错,朝堂应该擅加利用。”王竑出班。 “王卿有何高见?”朱祁钰问。 王竑跪伏在地,道:“陛下,我朝卫所废弛,军备涣散,难以形成战斗力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