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朕做了六十八年皇帝了。” “做倦了,做累了。” “朕想禅让给老四了。” 一听这话,朱见漭喜形于色,他爹不是画大饼,而是真的要禅让。 如果朱见淇听到,一定会嗤之以鼻。 “陛下身体康健,天下臣民亦盼望陛下坐镇天下,如今忽然禅让,未免让天下臣民揣测,老臣以为还是一如之前便是。”刘大夏率先反对。 废话,老皇帝禅让,他岂不也要挪窝了? 朱见漭眼巴巴地看着老爹。 朱祁钰冲他点点头:“时雍,朕终究有撒手人寰的一天,总不能天下臣民都指着朕永远活着吧?” “何况,老四的才能有目共睹。” “而且朕早就不主持朝政了,大明欣欣向荣,皆是太子的功劳。” “朝中尚有尔等忠臣辅佐。” “朕亦放心。” “所以呀,就让朕禅让了吧。” 刘大夏翻个白眼,您当皇位是白菜呢,说让就让? 不过,他也在思考,老皇帝难道自觉寿元无多?所以禅让?这不符合常理呀? 再看这老爷子,精神灼烁,比前两年气色还好,怎么可能要死了呢? 莫非是太子逼宫? 听说太子侍奉老皇帝那段时间,父子俩闹得十分不愉快,经常争吵,那么问题就出在太子身上。 刘大夏想不通。 “陛下,老臣觉得禅让是大事,应该在大朝会上,由百官商议决定,不能在养心殿里匆匆决定,老臣觉得不合时宜。” 杨一清转移话题道:“今日是臣等朝觐您的日子,又是正月初一,莫说这些事了,说些您开心的爱听的。” 杨廷和也附和。 人家朝臣都劝谏君王多说点正事吧,他们倒好,让君王可劲享受。 “朕就是这个态度,皇位禅让给太子。”朱祁钰态度坚定。 朱见漭放心下来,他爹没耍花样。 “陛下,您要为太子声名着想啊。”刘大夏已经和太子割裂了,复合基本没机会了,干脆就撕破脸。 太子登基,他这首辅之位肯定要丢的,他坚决反对。 “怎么讲?” “陛下乃盖世仁君,功业当属千古第一。” “又是大明祥瑞。” “老臣从未听说,有天子主动禅让的先例,若陛下是无德之君,还则罢了。” “关键陛下之功绩,史书难评,千古第一。” “如今禅让太子,知道的会说是您深明大义,太子有才有德,所以才禅让于他。” “可不知道的,反而会说太子不孝,逼宫陛下禅让皇位,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。” “会给太子招来恶名。” “老臣认为,如旧便好。” 好个屁啊! 朱见漭咬牙切齿,刘大夏,孤早晚弄死你。 可刘大夏满脸正义,这番话说得也义正言辞。 “诸卿,朕禅让是否会给太子招来恶名?”朱祁钰纳闷。 “老臣认为会的。”杨一清率先站队。 王恕、余子俊、王鏊等人都陆续站队。 朱祁钰凝眉:“可秉政的本就是太子,朕的身体无法负担庞大的朝政,天下臣民应该知道呀,所以朕禅让给太子,理所应当。” “请陛下恕罪,那是有见识的百姓,不会非议。” “可民间有见识的人有几个?” “一旦您禅位,太子登基,必然天下非议,太子名声大毁。”杨一清回禀道。 朱祁钰凝眉,看向朱见漭:“太子,你怎么看?” “儿臣不敢僭越之想法。”朱见漭很悲催。 他真的想要皇位。 现在不是老爷子不让,而是朝臣不允许让。 他们图什么呢? 朱见漭没搞清楚,他继位有什么不好的? 别忘了,朝堂上都是朱祁钰的人啊,他们会随着朱祁钰的心情说话,朱祁钰从始至终都没表现出极致的坚决,那就说明老皇帝不愿意退位,他们怎么可能帮朱见漭说话呢。 这就是症结。 等朱见漭琢磨明白,已经是下午了,朝臣都回家了。 “真阴啊。”朱见漭才明白,真是大饼。 他还不知道,藩王的密信都被老皇帝压着,一封都不回呢。 朱厚煐在胜湖过年。 陪他一起过年的,是被拷打得血迹斑斑的曾铣。 曾铣的确是条硬汉,一句没招,最后无罪释放,官复原职。 朱厚煐觉得,大明的制度有问题,把一个官员打成这样,最后无罪释放,还官复原职,不觉得讽刺吗? 这样的官员,还会忠于王事吗? 说的好像那些没挨过打的就忠于王事似的。 升官发财,才是当官的真谛,别把他们想得多好。 朱厚煐却看到曾铣的闪光点,铁血硬汉,身上都没一块好肉了,愣是熬过来,最后查无可查,无罪释放。 连中枢都传来嘉奖令。 抗震救灾工作,全都压在他的肩膀上。 他也够狠的,让人用担架抬着,指挥有条不紊。 所以朱厚煐和他一起过年。 中枢紧急调配了物资,并且在平壤府其他县城,腾出了空房子,安置所有受灾百姓。 至于损失,朝廷是没法赔的,只能帮助他们找工作,恢复生活信心。 朱厚煐和曾铣共事三个月,发觉此人大才,有意招揽,可曾铣却不肯投入他的麾下。 和严嵩不一样,严嵩和朱厚煐关系好的不行。 曾铣则是个臭脾气,他从不觉得自己的文武艺,一定要卖给帝王家,就算卖,也得看上面的皇帝老子是谁? 若是老皇帝,他心甘情愿的卖。 其他皇帝,他得观察观察。 这就是曾铣。 朱厚煐并不气馁,这就跟追女孩子似的,要有耐心,被拒绝了也要迎难而上,当一条好舔狗。 出了正月,朱厚煐便离开胜湖,北上吉林。 吉林,作为东北明珠,是大明最辽阔的省份之一,也是东北最富饶的省份,没有之一。 因为吉林,拥有完整的松花江平原。 黑龙江则拥有三江平原和沿海平原,论土地富饶程度,还是吉林更富饶。 但黑龙江更大,尤其是资源方面,黑龙江要高于吉林,种地方面,吉林要强于黑龙江。 东北大粮仓,第一是吉林,第二是黑龙江。 东北资源排名,第一是黑龙江,第二是辽宁,第三是吉林。 所以东六省中,排名是:沈阳、黑龙江、吉林、朝鲜、突厥、鞑靼。 李侃督抚吉林的时候,给吉林留下一个好底子。 作为景泰朝才有的新省,大明倾注了极大精力,给吉林注入汉文化,但历史底蕴终究浅薄,李侃则将西方文化搬到了吉林。 吉林,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城市。 李侃最妙的是,将希腊文明中的一切东西,都装进吉林里,他亲笔撰写了两千多年的地方志,虚构了吉林历史。 大明很多地区的历史都是虚构的,比如西域,比如东北。 西域历史上,自始至终就是华夏之地,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秦国,还把秦先祖的起源地改到了西域去。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大明领土。 还改动了汉朝历史,汉朝是实控西域,张骞出使西域,变成了镇守西域。 唐朝对西域的控制,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,最狠的是,唐朝的疆域也做了改动,把整个亚洲全都画到地图里去。 大明最狠的是,不止是地上历史造假,地下历史也造假。 他们把文物、墓葬,从陕西挖出来,前脚埋进西域去,后脚挖出来,用历史证明,咱们就实控这里。 最离谱的是东北。 中原王朝控制东北的历史,几乎没有,这里一直是游牧民族的跑马地。 大明修改了汉朝历史,两汉时期都曾短暂实控过,三国时期,公孙瓒、公孙度的领地,就在这里。 吉林长春,还伪建了公孙度的墓,长春这个名字,也跟公孙家族挂钩。 北魏疆域图,把勘察加半岛画进去了。 唐朝就不用说了,必须实控东北,吉林有很多唐朝将军墓。 大辽和大金就不用说了,也必须实控整个东北。 最有意思的是,大明在兴安岭无人区里,伪造了很多金人墓穴,在整个吉林和黑龙江,遍地是辽金博物馆,挖出来很多文物。 大元和大明就不用说了,肯定实控了呀。 李侃又将希腊历史移过来。 从希腊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,全都埋进吉林土地里,佯装考古发现,然后进行考古挖掘。 吉林很多希腊文化博物馆。 希腊文化的起源地,经过史学家的严肃考察,就是吉林。 其实,以大明源远流长的历史,压根就不用造假,可是,大明注重法统,一个地区的法统,需要自古以来的历史,那就创造自古以来的历史。 朱厚煐参观了几间博物馆。 在希腊文化博物馆中,夹杂着辽金历史,原来才知道,希腊文明,是春秋时期燕国传过去的。 燕国传过去的时候,是从冰面上,先走到了美洲,将汉文化传到了美洲,再从美洲,传到了希腊。 沿途走的都是冰面。 其实,先秦时期的燕国历史,记载得并不详细,缺失很多的,甚至连燕国疆域都画不出来,连燕国的首都在哪都搞不清楚。 这就给了大明操作空间,把整个北方都圈进燕国里,美洲也在燕国的统治范围内。 朱厚煐参观了三间博物馆,并不觉得违和呀。 他也不知道这是造假的,他还认为是真的呢。 朝廷造假历史,不可能向所有人宣扬的,知道的就那么几个,还被下达了封口令。 朱厚煐看完之后,觉得吉林很有历史,他在游记里记录了参观经历。 其实,历史这东西,就是众口铄金。 很多书籍记载了,那么就有这段历史,因为书籍之间可以互相佐证呀。 吉林历史造假之后,很多专家进行了记载和宣传,长达几十年的时间,不间断的记载,并将历史写进了常识,写进了教科书,那么假的就变成了真的了。 其实,对历史极为尊重的汉人,是不屑于造假历史的。 反而那些没历史的野蛮人,最擅长造假历史,比如欧美人,他们的历史都是假的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