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文抄公,演义小说的盛世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直接上烽火戏诸插画版,妖妃谁没有啊!

    封神榜走起!

    他手下的家,连夜修改了妲己的人设,咱们玩点更狠的!

    封神榜刚发布,神话世界给读者们带来全新体验,比山海经和搜神记还爽。

    搜神记,成书于东晋。

    但这本书毁于元朝,很多故事遗失了,这些年一直在修订中,但真的找不到全集了。

    治书局打算扩编这本书,把所有故事连起来。

    而封神榜原书,其实也是恰烂钱之作。

    里面有大篇幅的抄袭章节,前后不搭,错漏非常大,完全靠着爽,支撑读者读完。

    说实在的,文学性很烂。

    单纯的神魔爽文。

    而且,这本书基本是抄袭西游记。

    治书局编纂的封神榜,二百多个家,耗时三年编纂成功,全文170万字。

    经过一百多次审核,并邀请一万个文人挑错,最终才成书。

    可以说,皇帝对封神榜的重视程度。

    全书共6册。

    插画版更加用心,全集共17册,整整11册画,全是彩色的画,还有一本漫画版的。

    封神榜发表后,直接碾压上登上榜首。

    民间好评如潮。

    封神榜依托于古代东方神话,又加入了西方神话,对西方神话进行魔改和矮化。

    这完全符合景泰朝的政治思想,大明本来就是最强的。

    正在打明奥战争的王琼,也公布了由他主编的一套书,镜花缘。

    一本镜花缘,再度引起盛唐热。

    表面写的是志怪,其实写的是骆宾王反唐。

    景泰朝,和清朝李汝珍所处的时代不同,大明对文化是非常开放、包容的。

    所以不用隐晦地表达反唐,担心文字狱。

    王琼版镜花缘,是梦与现实相交错,互相轮回,最后落点是反唐失败,武周篡唐。

    一部镜花缘,弥补了武周代唐这段时间的历史空白。

    但镜花缘写的婉转,虽是男视角,但其实写的是女人。

    这一点是皇帝一定要坚持的,不然王琼更想编纂一本纯粹的造反文。

    王宪一部薛家将,让读者大呼过瘾。

    杨家将、呼家将之后,一部薛家将。

    接着隋唐演义,应梦贤臣薛仁贵开始,一共三部,第一部三箭定天山,第二部是薛丁山征西,第三部是薛刚反唐,一共110万字。

    但王宪版薛家将,并不是只写薛仁贵,而是写初唐、盛唐所有名臣武将,反倒皇帝成了配角。

    重点突出薛仁贵。

    王宪虽然在陈国,但编纂的事,他也盯着呢。

    他还私自夹带了一本私货,王玄策传奇,写的王玄策平定外夷的故事。

    反响寥寥,民间有点看够了家将类型了。

    反倒一部樊梨花,引爆了图书市场。

    大女主就是有市场。

    本来樊梨花是放在薛家将第二部里面的,王宪单独拿出来卖一遍,效果出奇的好。

    接着他又公布一本罗家将。

    写的罗成。

    结果销量很尴尬,在爽文大潮中,被打得浪花都漂不起来。

    一直在更新穆桂英传奇的王华组,继续推出狄家将,写的是狄青五虎将的故事。

    前有扑街的罗家将,狄家将也跟着扑街了。

    读者被杨家将、呼家将、薛家将三部家将,已经把审美提高了到了一定程度。

    而罗家将、狄家将显然是恰烂钱之作。

    远没有前几部精良。

    再说了,读者现在可以选择的图书太多了,谁愿意看打打杀杀呀,看情情爱爱他不香吗?

    李东阳算抓住这个机会了,直接来一部孔雀令,写的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事。

    虽然卖得不错,但李东阳在民间积累的口碑,正在崩塌。

    这本书明显是恰烂钱之作。

    完全不是治书局的风格,治书局以精良、编年史著称,写的是一个人无法写的大历史,而不是什么孔雀令,写什么薛涛,这一个沧海一粟的故事,谁都能写。

    皇帝读完这本书,也觉得不好看。

    很显然,各大治书局的存货已经掏空了,各大朝臣还在隔空过招,所以就拿出来一些破烂货,开始比烂。

    皇帝直接叫停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好货,就潜心研究,慢慢写,写好了再公开发表。

    别把读者当傻子!

    中枢这场图书硝烟,才逐渐步入尾声。

    而民间读者又开始喊书荒了。

    无书可看。

    像景泰风云叫好又叫座,那是因为修订的时间非常长,不惜代价的修订一本书。

    带动了图书市场火爆,也把治书局的存货掏空了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养成的图书火爆市场,转眼就冷了下来,给了民间书籍的发展空间。

    可质量上,完全比不了治书局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才知道,治书局拿出来的垃圾,也比民间文人写的强,因为治书局是合众人之力,又经过诸多大家层层审核,拿出来的精品。

    皇帝大手一挥,宫中发布一套巨作,岳飞传。

    本来应该在狄家将之后,公布岳飞传。

    但其实,岳飞传和景泰风云一起编纂的,全书跨度很长,前面还有一部,水浒后传。

    然后才是岳飞传。

    岳飞传全书跨度是两宋交际之间,主要描写靖康耻前后,进行大量对比。

    和原版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岳飞传,是皇帝呕心沥血之作,这本书,绝不能蒙尘。

    全篇210万字,描绘两宋交际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环境,对靖康耻盖棺论定,并详细描写徽钦二帝在北方的生活,赵构在南方穷奢极欲的生活。

    尤其是书里的忠臣名将,如陆登坚贞不屈,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,凛然不屈,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;宗泽忧国如焚,大叫“过河杀贼”而死;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,用“苦肉计”砍下自己胳膊等等。

    和穷奢极欲的朝廷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皇帝将对两宋的厌恶,倾注于纸上。

    既然是皇帝亲自出手,那么就是全部彩画,制作精良,加上画册,一共17册。

    中间还有一部彩蛋书籍,梁红玉传奇。

    书写民间传奇女性将领,韩世忠和梁红玉,贯穿爱情故事的同时,掺杂国仇家恨,建功立业的故事。

    还论述了中兴四将那两个水货,把中兴四将的名字给取消掉,只剩下岳飞和韩世忠。

    这部书还缩小了秦桧的作用,放大了赵构的恶。

    也就皇帝敢写。

    换一个人,都不敢尺度这么大。

    这套书是直接上架,刚刚发布,直接登顶畅销榜第一。

    一是民间书荒,二是岳飞是天下人喜闻乐见的人物,皇帝亲自提笔书写,噱头足够大。

    天下人都想看看,皇帝是怎么评价赵构,岳飞的。

    结果一看,大呼过瘾。

    皇帝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。

    他出手就是王炸。

    发布之后,皇帝直接追封岳飞为岳王。

    岳飞本来被追封为鄂王,景泰帝觉得难以评说岳飞的功绩,直接以他的姓为王,臣子中的头一个。

    一部岳飞传,皇帝直接把岳飞再次捧上神坛。

    民间大肆兴建岳王庙。

    皇帝干脆,追封关羽为关帝,捧于谦上神坛,三庙合祀。

    关帝,是从嘉靖封关羽为“三界伏魔大帝”来的。

    年老的于冕入宫,不敢受皇帝敕封。

    这封的也太大了吧。

    直接把于谦,和关岳合祀,他爹于谦能当得起吗?

    皇帝没有收回来的意思。

    倒是缺了郑王,就该四人合祀。

    一部岳飞传,皇帝顺带把于谦捧上神坛。

    书迷打呼过瘾的同时,转眼又书荒了。

    岳飞这个大IP,本来还可以续写,岳雷扫北,也能撑起一册书,但皇帝觉得这本书以正史为主,没必要写过多假象野史。

    反倒民间有人写岳雷扫北,进行二创。

    对此皇帝是很欢迎的。

    岳飞传公布之后,宫中存货也不多了。

    毕竟这种顶级历史,是要经过千锤百炼,反复修订的,今年这个演义盛世,是十年来积累的结果。

    旋即,皇帝又公布大汉三部曲,第一部,汉武大帝!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