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而近几年大明看似发展迅速,其实阶级却在加速固化,朝臣已经形成了政治家族,封闭了下层上升的通道。” “这个时候,若父皇手中有一只泥鳅,说不定会奇效。” 朱见淇真的长大了。 看事情更深远。 没错,大明上下通道正在关闭,就说自行车,皇帝做出来,民间商贾估计喝不到什么汤,都让权贵给分了。 这就是穷人越穷,富人越富,读书无用,学习无用。 这是分配的大问题,当代不会出事,等过个几十年,大明得毁在分配上。 太子想用达芬奇这样的外夷,来平衡朝中势力。 但他是把自己代入了朱祁钰,朱祁钰根本不用这么麻烦,想换谁换了便是。 “大哥说的有道理,但儿臣观察过达芬奇,此人持才傲物,一直在宫廷作画,显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,这和大明国策相悖。” 朱见淞道:“此人自幼不读圣贤书,不懂大明官场道理,反而儿臣觉得,贸然让此人登上高位,反而害了他。” 老二的见解也突飞猛进。 朱祁钰看向老三。 朱见渝性子偏弱,但在皇帝身边历练五年,也有了独立见解:“二哥,害与不害,非上位者想的事情,上位者看的是何人能用,而非一点点教他如何为上位者所用,你这是代入了下位者思维。” “所以,儿臣认为,应该先驯服达芬奇,达芬奇在大明没有根基,咱们就将他父母亲人都接来,再给他娶一房媳妇,生下儿子有了牵绊之后,再用他。” “现在说那些,都为时尚早。” 朱见漭没有开口,因为他想说的,三个哥哥都说完了。 朱祁钰不动声色:“算是朕没白教你们,但你们还没说,朕该不该用?” “该!” 三人异口同声。 朱见淇道:“我大明富有四海,乃天朝上国,说整个世界围着大明转,也不为过。” “世界就如东周列国,我大明乃中心之国,父皇您是周天子。” “列国豪强,为中枢效力,乃理所应当,我大明用人,更该不拘一格,只要是人才,咱们就用,方显大国雄风。” 朱见漭心里酸涩,他想留着自己用呢,看来是保不住了。 “父皇,大明虽说着重视人才。” “其实从未千金买马骨。” “这些年,跃居朝堂的,都是我明人。” “外夷,尚无一人在我大明当县令以上的官员,伯爵倒是有几个,但都是倭国人,算是明人范畴,却尚无西夷荣升爵位。” 朱见淞道:“儿臣认为,重用达芬奇,也是千金买马骨。” “甚至,达芬奇的名字都不用改,大明也有姓达的,叫达芬奇和明人名字没有区别。” “大明这次重用达芬奇,未来就会有成千上万个达芬奇,为大明所用。” 朱祁钰微微点头:“那就用用他。” 想用,就得先磨练。 得让他知道苦头,先苦后甜,才叫施恩,不把他打进泥里,怎么知道荣耀来之不易呢? 回到宫中,朱祁钰连夜处置奏疏。 其实,是他十七个儿子在处置奏章,然后把重要事情念给他听,他躺着迷糊睡觉呢。 他儿子多,这几年又添了六个,已经有36个儿子,19个女儿了。 随着岁数变大,他更加开始克制欲望,保护身体,保护眼睛,每日太阳下山后,他是一个字都不看,专门让人念。 儿子们年轻,眼睛扛造。 大明都有近视眼镜了,老九就戴上眼镜了,被皇帝一顿臭骂,谁让你不保护好眼睛的,结果大半夜的还让他看奏疏,转述给他爹听。 朱祁钰请脉的次数,也从每日一次,变成了早中晚三次,最后还需要谈妃诊脉最后一次。 一共四次,日日用药膳。 谈妃说皇帝的身板,打太子跟玩一样,壮得像头牛,但皇帝还装的弱不禁风似的,一点凉不敢受,夏天也喝热茶。 反倒有一年夏天嫌热,想把头发剃了,也不肯吃一口冰的,圣贤书里教的都忘了,就剩下惜命了。 时间到了,谈妃进殿请脉。 看见皇子们一个个打着哈欠,见到她都跪下行礼。 她轻轻点头,便进了内堂,看见皇帝正躺在软塌上,闭着眼睛。 “陛下。”谈妃以为皇帝睡着了呢。 “爱妃来了?” 朱祁钰睁开眼睛:“朕打个盹,今日开运动会,耽搁了处置朝政时间,今晚怕是一个通宵呀。” “陛下日理万机,甚是辛苦。” 谈妃跪在地上,给皇帝请脉。 “是啊,朕这皇帝当得是真苦啊,这世上没有比朕再苦的皇帝了。” 外面的皇子们直抽嘴角,是您苦还是我们苦啊? 这万机都是我们给您处理的,然后我们一点好都沾不到!您是最会抢功的,天下人都称赞您是明君,我们都是您最蠢的儿子们。 谈妃伺候皇帝半辈子了,太了解皇帝这促狭鬼了。 诊脉之后,认真记录下脉案。 太监还要抄写三份,一份归档,一份送到太医院去,由太医勘合,另一份则是送到宫中女医局去,由女医再勘合一遍。 皇帝的脉案,是最重要的事情。 “老二,去吩咐尚食局,给你娘做一份羹来。” “臣妾不饿。”谈妃坐在软塌边儿上。 朱祁钰没吭声。 就知道是您饿了,您自己不好意思开口,打着我的名头去要羹,这些年宫中就传闻,谈妃贪吃。 这事还没法劝,皇帝没说自己吃呀。 “爱妃,朕想在哈尔滨修一座行宫,以后朕就去哈尔滨避暑,你觉得怎么样?”朱祁钰不怕冷,嫌热。 也不能说不怕冷,殿里暖气往死里烧,热得跟火龙似的。 “修建行宫,又是一笔款子,臣妾觉得还是谨慎些好。”谈妃不怕热,怕冷。 皇帝要是去避暑,肯定带着后宫啊。 “无妨,修个行宫,也就一百来万,朕出得起。”朱祁钰不想建避暑山庄,他想建雅典娜的神庙。 希腊的都是大明的,希腊都快汉化了,神庙拆下来,移大明来。 “您又在打什么坏主意?您可别打着臣妾的名头,臣妾怕被人戳脊梁骨。”谈允贤是怕了皇帝了。 “朕哪是那人啊。” 正说着呢,尚食局太监送来一碗肉羹。 谈允贤生闷气地接过来,等着太监退下后,一勺一勺喂皇帝吃。 老八刚要进来禀报大事,看见这一幕,掉头就走。 “回来!” 朱祁钰把羹吞进去:“朕可没吃啊,是给谈妃试试冷热,你可别出去瞎说。” “儿臣什么都没看见。”老八朱见渚嘿嘿傻笑,他娘是秦妃,是秦纮的妹妹。 “何事?” 谈妃把肉羹放在桌子上,看着窗棂生闷气,又我吃的是吧? “启禀父皇。” “刘吉上疏来报,说准噶尔汗国,有意翻过阿尔泰山,进攻大明。”朱见渚道。 朱祁钰凝眉:“王越、李瑾刚走,北疆就不消停。” “李瑾在哪?” “回父皇,李瑾在蒙古都司,担任总兵。”朱见渚回禀。 准噶尔汗国,占据了阿尔泰山以北,以及哈萨克斯坦一部分,而满速儿则反噬哈萨克部,雄踞哈萨克,建立了哈萨克汗国。 如今中亚,乱成一锅粥。 帖木儿崩溃后,形成了布拉哈、萨法维、叶尔羌三个汗国,北面则是哈萨克汗国和准噶尔汗国。 五国争霸,还有正在分裂的金帐汗国,还有大明,中亚简直是一锅粥。 但大明最近偃旗息鼓,正在不停扶植各大汗国,主要做生意,不再吞地盘。 范广和杨信,也不是什么好东西,这两个是一边做生意,一边抢劫。 但中亚离不开大明啊,大明的火器太强了,茶叶是他们根本离不开的东西,贸易捏在大明手里,被偶尔欺负一下,也就忍了。 “你怎么看?”朱祁钰考校老八。 朱见渚微微思索:“儿臣认为,准噶尔汗国威胁不到大明腹地,就算北疆打烂了,大明还能再建设一个北疆出来。” “反而,这北疆是一个诱饵。” “咱们想打准噶尔汗国,他们散布在阿尔泰山之外,咱们兵到他们就逃了,根本抓不到影子。” “与其在草原上漫无目的的找他们,不如等着他们进咱们的口袋来。” 老八够狠的啊,这是要吃了准噶尔部。 那北疆就需要李瑾坐镇,换别人吃不下准噶尔部。 朱祁钰斟酌:“吞了准噶尔部,有什么好处呢?” “父皇,中亚大乱,西域接收了不少人口,去年西域人口超过了两千万,就是这些人。” “您一直担心接受外夷,会让西域疆土不稳。” “正好,借用这个机会,把这些人除掉!” 朱见渚心狠手辣:“当初中枢接收他们的时候,主要担心他们去投降别的部落,增强别人的实力。” “大明现在不需要外夷,国内人口激增,今年可能就会突破十亿大关。” “这些外夷,存在就毫无意义了。” “再者,吞掉准噶尔汗国,能得到准噶尔骑兵,据儿臣所知,准噶尔有精兵五十万余,若吞进来十万,大明的骑兵势力更强一步。” 吞并准噶尔最大的好处,就是骑兵。 可西域养不起这些骑兵啊,安置到内地又容易反叛,那就拉到战场消耗掉。 “明日放到朝堂上讨论吧。” 朱祁钰拿不定主意。 翌日早朝上,讨论得十分激烈。 主流看法就是不需要骑兵,打烂一个地方容易,建设起来难,御敌于外,才是最好的。 “陛下,微臣觉得可以吞。” 李秉认真道:“请您来看,这里是额尔齐斯河,这条河是西域第二大河,仅次于伊犁河。” “这条河途径哈萨克汗国、白帐汗国,汇流鄂毕河后,汇入北冰洋。” “大明若掌握了这条河,以这条河为界河,往东的全归大明,也不再往西一步,守住现有疆土即可。” 李秉不希望大明去里海,不可控因素太多了。 就算现在打下来,以后也守不住。 而鄂毕河往西,到乌拉尔山,是一个平原,是西西伯利亚平原,无险可守,就拿到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东岸,就够了。 至于北面,都是冻土,没什么价值。 大明只是划入地图里,压根就没人上去,金帐汗国也是划入地图里了,也没人上去。 精华就是阿尔泰山内外,这是一片宝地。 世界上最大的铁矿,就是这一带。 西西伯利亚平原也是宝地,但想占据,就得占据乌拉尔山,这里离大明太远了,西域又不是能够立足的地方,驻兵防守西域就很难了,再去防乌拉尔山,现在的生产力做不到。 “这里,是乌拉尔山,微臣觉得,鄂毕河和乌拉尔山中间地带,适合作为缓冲带。” “陛下可分封几位皇子,在此地建国,拱卫大明西疆。” “您心心念念的里海,老臣觉得可派一有能力的皇子,掌管里海,把里海变成内海。” 李秉的意思,就是不要往西打了。 项忠第一个反对:“李尚书,你挑的地方,都是烂地,这额尔齐斯河,发源于阿尔泰山,一路往北流,全是荒凉的烂地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