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3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,出许进不许出!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大明境内的一切,都要保护,不许出境。”

    “而国外的一切,要加速带回国,该收藏的收藏,该学习的学习,该推广的推广,该种植的种植,朕都支持。”

    朝臣懵懵的,您是貔貅,只进不出是吧?

    大明一切不许出境,国外的一切都往里面进,还要疯狂进,疯狂学。

    李贤苦笑:“陛下,您保护种子、原材料、书籍老臣能理解,可这文物,出不出国有什么用啊?”

    文物这东西,肯定是买的越多,越值钱。

    最可气的是,连民间的戏本都保护?闲的吧?那玩意有啥用啊?

    朱祁钰冷笑,你是不知道,LV都抄唐朝的包包呢,资本家什么干不出来?

    “朕还真就告诉你了,大明的水,朕都要保护!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朕都不许大明的水流出国!”

    朝臣都懵逼了,不至于吧?

    从古至今的朝贡体系,都是大明有好的东西,会赐给番邦,这就是很多原产自华夏的东西,摇身一变,变成了他们的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坎儿井,石油开采设备,棕榈树,椰子树,圆葱、钟表等等太多了。

    最后发现都不是华夏的,再细查,发现都是华夏的。

    “大明的诗词,外夷能看懂吗?鸡同鸭讲,有什么意义?”

    朱祁钰问:“他们有欣赏美的能力吗?”

    “西夷的文物在大明,是不是被欣赏了?这才是这些文物存在的必要嘛,得有懂欣赏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别以为这些东西不重要,朕告诉你们,这些东西非常重要,一首诗词,有没有教会人的人生道理?”

    “他们若因为读完了这首诗,而幡然醒悟,变成了亚历山大那样的人物,率兵来攻打大秦,你们恐惧不恐惧?”

    可问题是很多诗词,是西夷的呀!

    您从印度、帖木儿、奥斯曼、欧罗巴买了多少船的书籍,有多少诗歌、文章、音乐是翻译过来的?

    您却限制出境,有您这样干的吗?

    那是人家的东西呀!

    “朕不管,在大明的就是大明的!”

    “印度文字、巴比伦文字、阿拉伯文字、埃及文字,都是大明的!”

    “不行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耍无赖了:“朕会,他们会吗?”

    “印度现在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了,他们还要什么传承?给朕算了!”

    “阿拉伯都灭国了,他们的文字有个屁用了!朕现在不嫌弃那些东西,已经算给他们面子的了!”

    “还有那个波斯,波斯都被帖木儿占据一百多年了,朕都不知道!”

    “波斯文化,归大明了,有异议吗?”

    “都是朕花钱买的,帖木儿把他们国家的一切书籍都卖给朕了,甚至波斯的很多建筑,只有大明才有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坏笑:“他们自己不珍视自己的文化,把文明搞断绝了,跟朕有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波斯和阿拉伯的建筑,大明仿一座,推倒一座。

    有的甚至把东西搬来大明,把原建筑直接推倒。

    帖木儿和奥斯曼没异议的,只要大明给钱,他们才不管波斯和阿拉伯文明什么样呢,那也不是他们的国家,他们是外族入侵的呀!

    就像蒙古,丢了华夏,一点都不心疼,回漠北照样活得不错。

    甚至帖木儿以停战为名,把波斯的一切都拿出来送给大明了,只求大明别打了。

    “他们想来寻根溯源,只能来找朕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猛然凌厉道:“这就是国破的下场,连文明都要断绝!”

    “你们也想国破家亡吗?”

    “也想华夏五千年文明断绝吗?”

    朝臣打了个激灵,全都跪伏在地:“臣等不敢。”

    “华夏自黄帝起,便生活在这里,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明,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些炎黄子孙!”

    “华夏也曾被胡虏占据,是太祖皇帝,重塑汉人衣冠!”

    “这种切身的剧痛,朕懂!”

    “朕不希望再重蹈覆辙了!”

    “所以,朕不许任何危害大明的可能性发生。”

    “文化,决不许出口一丝一毫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认真道:“大明要对现有书籍,进行最高程度的垄断,不许任何人带离出境,出去的文人,不许默写!”

    “臣等遵旨!”朝臣跪伏在地。

    李贤若有所思,皇帝对文化垄断,恐怕是针对西域外诸国的,这是断绝朝臣想汉化外夷的心思。

    皇帝是铁了心要灭了人家,把明人移过去,分封出去的。

    禁令是必须实行的。

    朱祁钰想了很久了,这次忽然提出了做高端茶叶,那就必须要垄断茶树。

    茶树的种植园暂时不能西扩了,因为离开了马六甲,大明没法完全控制。

    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。

    要先将现有的茶园品牌打出去,以后再西扩,他们也只能吃低端,高端市场早就被内地垄断了。

    一番议论之后,耿九畴继续作报告。

    大明新增耕地几百万亩,主要是黑龙江开垦出来了。

    黑龙江也只是沿海部分有价值,过了三江平原,价值就越来越低了,倒是库页岛发现了石油。

    是库页岛土著说的,他们祖先见过石油。

    大明派人去找了,找了几年也没找到,所以推测可能是有,但开采难度太高,以现在的技术难以开采。

    黑龙江人口达到了1400万,主要是怀柔了几十万虎尔哈人,又释放些有功奴隶,再加上不停送女奴过去。

    虾夷岛建了大明最大的海鱼罐头厂,因为虾夷岛是世界上海鱼最多的地方之一,自从并入黑龙江版图后,就吸引了不少商人来投资。

    尤其倭灵王葬在这里之后,皇家商行也在这里投资,德王也过来投资,虾夷岛的罐头厂就被发展起来。

    虾夷岛已经成了黑龙江富庶地区。

    吉林人口超过2700万。

    这一年中,有200万汉女嫁去了吉林,这个人数还在激增。

    主要是移过去的都是家中老二,给爹娘写信,他们爹娘知道他们在吉林过得好,媳妇就好张罗了。

    内地日子赶不上东北,男方出的彩礼多,陆续就有汉女嫁到了那边。

    突厥人口过万,鞑靼人口9000人。

    蒙古都司人口超过了二十万,捕鱼儿海怀柔的土人也超过万人。

    这些蛮荒之地,派人管着就够了。

    内地和东北交流频繁。

    带火了运输业,开通了一艘艘游船,常年往返于内地和东北。

    从景泰十二年开始,中枢就极力把沈阳打造成佛教圣地,从印度带回来的东西,多藏在沈阳,沈阳成为世界上寺庙最多的城市。

    经过十年发展,沈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佛都,很多苦行僧到沈阳朝圣。

    辽宁本就富饶,有了铁厂和佛都之后,再加上地处交通要道,五省通衢之地,富上加富。

    景泰二十三年,辽宁人口突破了2700万,东北经济第一。

    同样的,朝鲜靠着海峡优势,成为东北六省经济第二,人口也超过了千万。

    从一个彻彻底底的穷省,变成了内地强省。

    当初收复的时候,朝臣皆认为这么穷,要太有什么用?

    现在没人说朝鲜穷,耐寒水稻和玉米的种植,让朝鲜已能自给自足。

    外加服装厂成熟的产业链,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四面靠海,已经承接订制订单。

    今年的朝鲜,一千万人,竟没有人饿死。

    东北人口快要过亿了。

    户部预估,景泰二十四年年底,大明人口可能要超过四亿。

    耿九畴足足说了两个半小时,说得口干舌燥,终于说完了,户部一年的成绩喜人。

    然后是兵部、礼部、刑部依次作报告。

    最后轮到财部李秉。

    “今年在银行总流水,超过了一百亿!”

    “而截止到微臣写奏疏的时候,银行存款,高达7亿!”

    “各地银行,运行状况良好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拖欠、亏本、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。”

    “财部发布的彩票,今年总营收是170万,这笔钱,全部用在修路之上,监察司已经清查过了,微臣也亲自过目,全都用在了实处。”

    一听彩票营收这么多,朝臣都震惊了。

    财部有三项收入,是不计入户部财政的,银行收入,彩票收入和举办赛事收入。

    这三样都是财部自负盈亏。

    彩票收入,是必须投入到基建的,不许拿来乱花,也不许投入其他地方,等以后基建完毕,就用做社会福利机构,比如图书馆、公共厕所等。

    “今年,一共举办了12场大赛,72场小赛,基本收支平衡,没有亏本。”

    赛事有体育,有文会,其中文会居多。

    办了十几年了,第一次没亏损。

    以前这笔亏损都是内帑撑着的,盈利则归财部。

    财部催缴的税费,则是要交到户部国库里的,财部只是负责催缴,他们真正的收入来源,是银行收入。

    “办大赛以后是要赚钱的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给冯孝使个眼色,很快有太监端出来一个托盘,托盘上是一个球体。

    “陛下,这像是足球?”李秉看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足球是用猪肚和橡胶做的。

    皇家商行割了橡胶树,就研发出来手搓胶皮,用手一点点做出来的,就为了做这个足球。

    虽然技术还不行,起码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出现了,篮球和排球也快了。

    皇帝喜欢,发展肯定快。

    “没错,就是足球,以前的足球又硬又不耐玩,这种新足球就不一样了,李卿你试试。”

    李秉还真拍了几下,发现弹力不错,也很软。

    “以后用这个当足球,是不是能吸引更多人来玩啊?再办几年,不止不会亏损,还会赚大钱。”朱祁钰笑问。

    李秉称是。

    朝臣都试试足球,毕竟男人都有一颗足球心。

    “陛下,这是什么材料做的?老臣从来没见过?”李贤竟踢了两脚。

    朱祁钰无语:“您都多大岁数了,别闪着老腰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橡胶树做的。”

    李贤大吃一惊,中枢一直反对种植橡胶树,因为这橡胶树没什么用啊,谁知这东西能做足球?

    可中枢种了很多,都用来做足球?

    他把足球捡起来,摸着材质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看着,这橡胶用途大着呢,比石油还大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不再剧透了:“李秉,接着说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