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0章 用刀劈出工业革命之路,强势开海,永不禁海(圣诞快乐!)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到时候百姓用地下水自己灌溉,总能有点收成。

    “内阁应该下旨,让百姓不要卖粮,防备旱灾。”白圭道。

    他其实想说,让百姓不要卖粮。

    百姓又不傻,家里刚有点存粮,怎么可能卖掉呢。

    “绝对不行,若把旱灾传扬出去,三人成虎,指不定会什么样呢?旱情没咋样,百姓就先乱了。”

    李贤摇头:“只能打压粮商,不许粮商收粮。”

    “那能管住几个人?”白圭觉得是无用功。

    “管住一个是一个,中枢再放出风去,收购一批粮食。”

    民间之事,中枢真的管不了。

    李贤话锋一转:“陛下说的捕捞海鱼,用鱼干救灾,再普及橄榄树,熬制橄榄油,还要开垦吉林的耕地,杂交水稻,让稻种适应吉林的寒冷。”

    “熬过这几年苦日子,后面就好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开海的诏书已经拟定好了,钦天监挑出个良辰吉日,就颁布全国。”

    虽然沿海百姓已经出海了,但正式诏书并没有颁布。

    如今正式颁布,上面特意写了,开海后永不禁海。

    诏书拟定了很多份,还要张贴皇榜,昭告天下。

    这件事当然没意见了。

    “昨日,湖北督抚年富上疏,说施州土司彻底荡平,整个湖北,再无土司半寸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得兵11万,金银140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本首辅的意思是,这些土兵送去广西,交给邢国公集训。”

    “施州卫改为施州府,原永顺宣慰司,改为永顺州。”

    “诸位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永顺宣慰司是去年荡平的,今年年富又荡平了施州卫,整个湖北,再无土司之地。

    “不如并入施州府,何必单独设一州呢?”王复道。

    却被李贤否决了:“设两地更好,谨防互相串联造反。”

    “而湖南,估计也快犁平了,保靖州宣慰司上疏求饶,此时正在被韩雍围攻,今年肯定能彻底荡平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两湖之地,就彻底成为内地,只需要一点时间,就能完全富裕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想建成两湖大粮仓,如今已经播种了占城稻,长势喜人,十年后,就是鱼米之乡。”

    年富和韩雍是有大功的,这两个人回京,是一定要入内阁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要拆分四川,变成两省,用来挟制乌斯贜和朵思。”

    李贤又议下一件事:“我认为可行,四川太大了,又是盆地,虽然富裕,却碍于地形,无法腾飞。”

    “拆分之后,两省就能抛掉包袱,成为大明西南最富裕的两个省份,未来能持续给中枢输血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在理。

    关键是拆分之后,又会多出一些官员,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只是财政负担又增加了。

    李贤看向李秉。

    李秉担任财部尚书后,一直话很少,存在感很低。

    “下官认为中枢能承担得起费用。”李秉道。

    “拆分之后,蜀渝就更加重要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贵州平定后,就必须要快速平定云南土司,麓川正在撺掇云南的土司造反,已经有人听了。”

    “黔国公传来的消息,认为云南不稳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想派年富、韩雍去担任两地督抚,年富任重庆省督抚,韩雍任四川省督抚。”

    “何文渊则回归中枢。”

    这里面就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皇帝摆明了瞧不起何文渊的水平,想用更厉害的年富和韩雍,去震慑两省。

    尤其是韩雍,督抚最难之地,却几乎和年富一起,把湖南荡平,可见其军事能力。

    所以,派他去新四川,就是要上雪山打仗,也要去朵思打仗,毕竟要扩充地盘嘛,韩雍能胜任,年富也厉害,两个人绝对是珠联璧合。

    此事也定下来。

    韩雍和年富,本该入阁的,却又要督抚三到四年。

    “今年年底,要撤掉广西、广东、福建和浙江的督抚,安徽和江苏督抚也不远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的意思是,入内阁。”

    大家心知肚明,皇帝要用督抚入阁,一是让阁臣更了解地方;二是皇帝需要实干型人才,不需要高屋建瓴的人。

    这就是姚夔争不过李贤的原因。

    武学也在有条不紊的铺设,建房子、招军官任教,于谦虽在广西,却也在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何时回銮?”一直不说话的姚夔忽然问。

    皇帝离京快两年了,江南也快彻底平定了,也该回来了。

    “冰河上冻之前,就会回銮,内监已经在准备了。”李贤也清楚,没法定时间。

    姚夔目光闪烁。

    又讨论一些琐事,便散去,回衙门处事。

    在京师掌管九门提督府的赵辅,实在悲催,他刚走,贵州就打仗了,大好的功劳没了。

    又闻听皇帝因责备贪腐,免去了岳正四人的功劳,他竟嘿嘿乐了起来。

    该!

    北军已经回到京师。

    正在筹备北征,户部和财部、太仆寺都很忙,军器局、兵仗局也繁忙。

    军器局和兵仗局的工厂挪去了通州。

    赵辅也开始整顿军备,遴选兵卒。

    北征军共有三路,赵辅、杨信、毛忠三路,各统领骑兵两万,步兵两万,合计十二万大军。

    杨信护送太子朱见深回京。

    周氏没等到殉葬,就病倒了,孙太后法外开恩,饶她一命,如今命悬一线,皇帝恩准太子回京照料。

    很显然,皇帝释放出政治信号,就是要换太子了。

    杨信率虎豹军护送回京。

    除了三路主力之外,还有辽宁军为辅,顾荣、牛珍、郑古塔各率一万人,随时驰援。

    五月十八,朱见深抵达京师。

    看见这座熟悉的城池,鼻子有些发酸,他被引领着进入崇智殿。

    崇智殿在紫禁城外,太液池东岸,毗邻紫禁城,对面是蕉园。

    朱祁镇的妃嫔子嗣,暂时安置在此。

    毕竟南宫停灵用呢。

    朱见深看见母亲的时候,她已经奄奄一息了,脸上已经全部溃烂了,人形如厉鬼。

    虽然和母亲没多少感情,却还是眼泪簌簌而落。

    “太子,你、你怎么回来了?是陛下的銮驾回京了?”周氏强撑着坐起来。

    宫中却没什么人伺候,那些宫娥哪里肯伺候得了花柳病的王妃,都偷懒去了。

    周氏也使唤不动她们,只能在这里等死。

    她病情恶化的严重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闭眼了。

    朱见深也不想去扶她,担心传染。

    “回王妃,陛下尚在南京,闻听王妃病重,叫我回来侍疾。”朱见深低眉顺眼。

    轰的一声,周氏脑袋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皇帝什么意思,她还不明白吗?

    “陛下怎么如此狠心啊?”周氏痛哭。

    朱见深也不说话,他已经看开了,只当一个闲散王爷就好了,最好能分封出去。

    否则,等陛下驾崩之时,就是他殒命之时。

    周氏又眼巴巴地看着他:“那、那陛下可曾许诺你,封你外藩?”

    “此等大事,陛下岂能明说?”朱见深觉得母亲真蠢。

    她命悬一线,想不了太多了,只觉得命运多舛。

    哭了一会,眼泪顺着溃烂的脸颊流下来,充满臭味,朱见深莫名后退一下,眼中闪过嫌弃之色。

    “太子,我命不久矣了。”

    “但崇王还小,你能不能替我照顾他呀?”

    周氏眼巴巴地看着大儿子:“你、你虽过继给陛下,却依旧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和崇王,一母同胞。”

    “能不能,帮他谋划一番?”

    周氏不是傻子,能在景泰帝手里苟活十二年的大儿子,绝对不是一般人。

    她死了,最担心的就是小儿子。

    至于长女重庆公主她倒是不担心,一来是重男轻女,二来重庆威胁不到皇位,景泰帝不会难为她的。

    朱见深忽然抬头,看了一眼那张令人作呕的脸庞,他的亲生母亲。

    记忆中,已经模糊了的人影。

    倏地一笑,又垂下头:“我会尽力而为。”

    周氏不解,这长子的眼神里,十分复杂,她看不懂。

    她时日无多,无暇多想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对周氏心有忌惮,等你就藩时,最好能带着周氏一族,去外藩之地,也能帮衬你一二。”

    周氏喃喃自语:“还有你重庆姐姐,她到了婚嫁的年纪,你要帮她留心,物色个好夫婿。”

    “等我死后,能否请陛下开恩,把我和倭灵王合葬?”

    她声音越来越低。

    朱见深却不应答,过了良久,她一点气息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慢慢的,朱见深抬起脸庞,脸上没一丝泪水,只是怔怔地看着她:“您就一点都不惦记我吗?”

    “我生在皇宫里,自幼长在陛下膝下,冷冰冰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知我在宫中是怎么熬过来的?”

    “如今这太子之位也没了,陛下又反复无常,性格多疑,若他不外藩于我,我怕是很快就要追随您而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母亲,我也是人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希望有人疼爱,而不是从小就生活在刀光剑影里,我不是生来坚强,而是不得不坚强。”

    “您临终之时,让我照顾这个,关心那个。”

    “却为何没问问,谁来疼爱我呢?”

    “我也是个孩子啊!我才十四岁啊!”

    朱见深面无表情,慢慢站起来,走出了这间偏殿,看着阴沉的天空,幽幽地吐了口气:“这世上最关心我的,只有她,若我为帝,定让她拥有这天下的一切。”

    “若我外藩,必请陛下允我,封她为后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她对我才是真心的。”

    朱见深生出后悔之意,不回来该多好,在南京,起码还有她陪着,回到这里,就只有冰冷的宫殿,和一群他讨厌的人。

    他心烦意乱的离开崇智殿。

    返回东宫居住。

    他不用回南京了,也不求太子之位,只求能保全一命。

    心里也琢磨着,外藩之事,皇帝会不会反悔,他在前朝没有羽翼,内宫也没有臂助。

    不过,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朱祁镇、周氏一死,他变得孑然一身,皇帝反而不会再疑他。

    他翻开一本精致的书籍,扉页上印着大明地图,看着如此庞大的版图,心中生出一丝希冀。

    转瞬又担心起来,皇帝儿子那么多,会有他的份吗?

    若能得圣母宠爱,说不定还有机会……

    不行!

    绝对不行!

    圣母和皇帝讨价还价,必没有好下场,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倒向圣母,要继续装傻,并不断上疏,请求废除太子之位,并请皇帝下恩旨,娶万氏为妃。

    他越听话,得到外藩的机会越大。

    也不能去试探皇帝的口风,皇帝心思诡谲,谁也不知他下一刻会想什么。

    看看侍奉皇帝的于谦、胡濙,个个老狐狸,都心惊胆战,可见皇帝心性如何。

    朱见深是极聪明的。

    又两千,还完了,圣诞快乐!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