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却不知朕花了多少银子啊!” “再说了,柬埔寨之地能供养多少人?大明要移进去多少人呢!” “他们不死,明人就得死!” 朱祁钰满脸厉色:“那就让他们去死好了!朕的百姓金贵,受不得苦,就让他们受一受苦吧。” 胡濙摊摊手,反正您有钱,花了就花了呗。 “老太傅,移这么多人,就得花六亿啊!朕还有多少钱抗这么霍霍啊?朕的钱也是钱啊!” “天下都跟朕伸手要钱呢,朕的内帑能支撑几年啊?” 朱祁钰生气道:“把柬埔寨屠了,最多再投一百万。” “可把柬人留着当奴隶,最少得两千万!” “不议了!” “屠!” 朱祁钰拍板。 叶盛发声:“陛下息怒。” “我军能快速攻克柬埔寨,靠的是真腊王朝民心尽失。” “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” “若我军忽然改头换面,开始搞屠杀,恐怕柬埔寨会成为我军泥潭。” “叶卿也想让朕掏两千万?”朱祁钰睨着他。 “陛下稍安勿躁,听臣说完。” 叶盛笑道:“而屠了柬埔寨,获利颇丰,这笔钱足够重建柬埔寨。” “但不能现在屠。” “要先用平柬之势,逼降老挝。” “多派大军驻入老挝,然后一起屠!” 有什么样的皇帝,就有什么样的臣子。 叶盛比皇帝还狠,两国一起屠。 “人不够呀。” 胡濙道:“若屠的话,起码需要三十万到五十万大军,甚至更多,毕竟两国土人很多,藏在山里呢。” “想赚钱的人还少吗?” 朱祁钰嗤笑:“从江南佃户里,征五十万人出来,放任他们去发财,难道还有人不乐意吗?” “五十万少,就争一百万人!二百万人!” “训练一个月,就去屠杀。” “所得中枢分文不取,归他们自己,移民费照发。” “调欧信回来,让欧信训练大军,然后派入老柬各城去,约定个统一时间,就开始屠!” 朱祁钰这是提拔欧信。 “让杨信练兵。” “对了,谁可为使?去劝降老挝?” 郝暄死了,不然郝暄就是出使的最好人选。 “交给朱英吧,让朱英挑人出使即可。” 叶盛道:“陛下可赐老挝王一个侯爵,入京荣养即可。” “各级官员都赐钱,孤冢枯骨而已,钱没到手呢,人就去阎王爷那报道了。” “赐吧,过两年找个由头,收回来便是。”朱祁钰是真小心眼啊。 一个侯爵都舍不得赐。 但这样护短的皇帝,真不错的。 “郭登、李震、欧信三将皆有大功,可直接晋爵又不太够,两位卿家觉得该如何赏赐?” “陛下,赐世券吧。” 朱祁钰觉得,几张世券,无法彰显其功。 “先晋武勋吧,再每人赐银符一枚,三人同享一枚金符。” “军中军吏按照功劳晋升便是。” “赏赐多多发,朕不是吝啬之君,为朕效力之人,朕皆不负之。” 说着,让人展开地图。 朱祁钰指着新划分的地图,把交趾、老挝、柬埔寨划分为交趾、剑南二省。 唐朝时,益州是剑南道,所以用剑南,简称益。(地图看彩蛋章) “陛下,这样划分,云南是不是太大了?”胡濙皱眉。 “云南还要拆分的。” 朱祁钰指着群山峻岭:“这些地方,不划入内地,朕不安心啊。” “以后云南再拆分出来一省便是。” 胡濙点点头:“北面归云南是可以的,起码有俯冲的优势,一旦叛乱,可从云南发兵平叛。” “不过,在群山峻岭之中,必须开辟出一条道来……” “不是一条道,而是开辟出很多条道来。” 朱祁钰道:“等大明找到石油,就把所有群山峻岭,修出一条条沥青路,群山峻岭,也挡不住朕的皇权。” 叶盛轻轻点头:“陛下,老柬之地,也无法容纳1200万人口啊。” “什么老柬之地,这叫交益之地,这是华夏古地!”朱祁钰呵斥他。 叶盛立刻改口。 “等大明屠完,估计所有属国都会离心离德了。” 朱祁钰苦笑:“一饮一啄,有得有失。” “所以在此之前,必须让各国进献足够的稻米,全部运到交趾去。” “让大明所有商贾,皆去各国购买粮食,有多少要多少,朕全收。” “而且,新加坡必须加紧建造。” 朱祁钰担心满刺加反悔,毕竟这一屠,估计都会跟大明反目成仇。 “陛下,新加坡反倒不急。” 胡濙却道:“满刺加弱国而已,不敢收回新加坡,若他们收回新加坡,难道不是好事吗?” 朱祁钰顿时笑了起来:“还是老太傅够阴暗。” 胡濙翻白眼。 朱祁钰哈哈大笑:“是啊,暹罗敢收回曼谷,朕就打他!” “哪个属国敢收回租借地,撕毁合约,朕就打到他们服!” 胡濙却道:“收下交益之地后,暂时不能再动了,最少需要五六年,才能彻底消化交益之地。” “不打?一千多万人怎么安置?” “老挝、柬埔寨,安置六七百万人已经差不多了。” “剩余的五百万人怎么办?” 朱祁钰问冯孝:“项忠可传回消息?” 他觉得倭军,更适合屠城。 倭军凶悍,屠城是一把好手。 关键屠城之后,把他们干掉,所有财货就是皇帝的。 皇帝也不能净赔钱啊,总得赚点吧? 再说了,那些属国是傻子吗?大明把事情做绝了,他们再不攻打大明,才有鬼呢! 打就打呗,鞑靼都打崩了,还怕一群弱鸡? “回皇爷,项大人正在征兵。”冯孝回禀。 “传旨项忠,倭军统统送到柬埔寨西防线上去,朕有的是银子,能征多少就征多少!” “陛下,您想用倭军攻打暹罗?” 胡濙觉得皇帝疯了,没消耗掉老柬呢,就又去和暹罗打。 “那老太傅能安置那五百万人?难道让他们饿死吗?”朱祁钰看向他。 胡濙想说,那就留在江南。 后年再移呗。 交趾已经在扩大耕地了,很快就能看到成效。 叶盛却道:“该驻兵。” “等大明屠了老柬二国,必然和暹罗交恶,到时候我们想装绵羊,也装不下去了。” “不如趁早陈兵边境,一边开屠,一边攻打暹罗。” 说到这里,他嗤地笑了一声:“反正用倭军去和暹罗狗咬狗,咱们最多花点银子罢了,还能得到地盘,何乐不为?” “再说了,这些属国也不会消停的,肯定会把柬埔寨当成大明的泥潭,让咱们陷进去。” “所以必须要做好完全准备。” 听到叶盛这么说,胡濙也猛然惊醒,觉得有道理。 朱祁钰咬着牙:“叶卿,花的不是你银子,你当然不心疼了!” “哈哈哈!” 叶盛大笑:“陛下心慈,舍不得自己国民挨饿,那就慷慨解囊,为后人传颂。” 朱祁钰的内帑真的快要见底了。 天下运转,花的都是内帑啊。 以前内帑有银子来源,现在没有了呀,江南都荡清了,剩下的都是穷地方,都得往里面砸钱。 得想办法赚钱了。 胡濙、叶盛都很轻松,属国叛乱,他们也不在乎。 “陛下不是说倭国有银矿吗?”叶盛觉得可先打倭国。 朱祁钰翻白眼:“叶卿,大明招降了百万倭寇,你看见那些矮小的倭国人,多么能打了吧?” “倭国像这样的武士有几百万,大明去征倭,需要死多少人,你想过吗?” “先用暹罗,消耗倭国实力。” “再训练出一支倭军来,让他们忠心于大明,等以后战争时,让他们为先锋,攻占倭国。” 现在的倭国,是最乱的战国时期。 这个时候,绝对是倭国战斗力最强的时候,去打他们,就是捅马蜂窝。 胡濙幽幽一叹:“有钱就是好呀,能雇佣外军打仗。” 朱祁钰无奈。 皇帝有钱,腰杆才硬。 叶盛道:“臣觉得暹罗不好打,暹罗正是全盛时期,也在对外开拓,微臣觉得以大明之强,也需要三年平暹。” 说回正事。 胡濙赞同的点头。 “三年就三年,先从暹罗撕下一块肉来,起码有五百万国民生存的地盘。” 朱祁钰道:“然后再且战且消化。” “既然做了,咱们就把事情做绝!” “朕的名声也不要了!大明的名声也不要了!” “屠个干净,把藏在山里的人,也屠了!” “那些属国敢联合起来对付大明,那就打,打到他们崩溃!” 黑天之前,杨信从宫中出来,心中沉甸甸的。 他需要从移民的佃户中,招募百万人,数字还可以往上调,让这些人驻入柬老各城,进行屠城。 杨信倒不觉得残忍,毕竟国内战争,屠城都是很正常的事情。 关键是让一群农民,训练一个月就去做这件事,怕是做不好,派正规军去多好。 杨信心动啊,多好的赚钱机会啊。 同时,一封密旨,送到内阁。 “百姓如何屠城?他们不得被反杀了呀?”姚夔瞧不上那些佃户。 耿九畴点点头:“不如派北军去做,如今北方天寒地冻的,也打不了仗,去赚一波钱,军中肯定是愿意的。” “是啊,这一屠之后,那些属国必然离心离德,后面还有大仗要打的,让百姓去打,他们打得了吗?”王复也是这样认为的。 没人讨论,屠城对不对。 屠自己人有伤天和,屠土著伤个屁啊。 再说了,皇帝不想听那些废话。 阁部重臣稍微商量后,就把于康和曹义请了过来。 于康掌九门提督府的兵权。 留京的部分京营则由曹义掌控。 “让些百姓去做什么?他们会用枪吗?” 曹义冷哼:“几万人养着也是养着,不如放出去赚钱,自己腰包也富了,陛下也不用花太多钱补贴军中了,何乐不为?” 于康也觉得可以。 皇帝在南京,京师没必要留十几万大军拱卫,留点人在京师就够用了。 内阁把建议送到南京。 朱祁钰顿觉头疼,军中不想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啊。 问题是,兵卒发了家,还愿意在军中拼命吗?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