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问题他们不是猪,站在那让咱们杀!他们会跑啊!” “就说蒙人,当年朕若用屠光的方式,去杀死蒙人,你说说漠北还有消停之日吗?” 没有的,皇帝的一手杀一手抚,才让漠北消停了几年,才有蒙人大部落愿意投靠大明。 “得先安抚,给他们好处,让他们愿意归降。” “然后再想个办法,把他们投入战场,消耗掉,光明正大,谁也挑不出问题来。” “景泰九年时,广西军有多少人?如今还剩下多少!” “动动脑子!” 朱祁钰是真的把范广当成心腹。 他心里默默又加了一句话,朕不得为自己安危考虑吗?杀了他们四个,一时爽了,晚上朕也没了呢? 没看他把胡濙推出来背锅吗,你们想杀,就去杀胡濙吧。 等两天后,佛兵入京,就有了新鲜血液,局面又恢复他掌控了,届时再杀,晚吗? “臣误会陛下了,是臣做了!”范广跪伏在地。 是啊,广西军巅峰时超过130万人,用广西军,去打交趾、平两湖、打士绅,锐减了超过70万人! 朝廷不过花了些安家费,就化解了民.族.矛盾。 而他们的孩子,却心向大明,成为真正的大明人。 朱祁钰把他拽起来:“你没错,你是军人,就该纯粹。” “如今,王来控制吉林,王越控制朝鲜,龚永吉正在和倭国贸易,朱英控制交趾,寇深控制哈密,这些都是异族之地啊。” “明年,等朕回京。” “就由你挂帅西征,吞并东察合台汗国。” “这一战,朕希望你把各族都给朕打崩了,东察合台汗国也到了朕的手里。” “明白吗?” 朱祁钰内心阴暗到了极致。 “陛下,消耗己军,怕是不容易。”范广没做过。 “蠢货,学学方瑛,看看方瑛怎么把广西军给打光的。” 方瑛的办法是真妙啊。 几十万广西土人,根本消耗不掉的。 那么,就放任他们去屠杀,屠着屠着,广西军暴富,然后趁机解散,变成交趾人。 广西军和安南人有血仇,广西军又被教导汉化三年,已经认同大明了。 大明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,又提高他们的身份,让他们在交趾当一等人。 活着的安南人被贬为奴隶,等过几年,把安南人释放为民,让他们和广西军斗去。 交趾就永远脱离不了大明了,哪怕有漫长的雨季,因为内斗,也不会脱离中枢了。 最可怕的是,这些广西军可都留下孩子了的。 这些孩子是沐浴在大明皇恩之下的,他们心里非常认同大明人,因为父兄是为大明战死,他们是吃抚恤金长大的,心里就把自己当成明人了。 广西军的孩子,更是皇帝的死忠。 这才是融合,而不是消耗,一位消耗掉己军,一定会被发现的,那是最蠢的。 范广有点明白了。 “你打下来东察合台汗国,朕就封你国公,再赐你世券。”朱祁钰在给范广画饼。 再忠心的手下,也得不停画饼。 不然就会离心离德。 范广一听国公,立刻斗志昂扬。 “陛下,那您现在的安危……”范广立刻担心皇帝了,若皇帝死了,承诺的一切就泡汤了。 “所以朕没杀人啊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谈判嘛,只要倭寇愿意归降,朕就是圣君啊,他们为何要害朕呢?” 这就是皇帝的狡诈之处。 足足两天。 皇帝只在乾清宫里,一应餐食,由原来的十五人试菜,变成了三十人试菜。 这两天,皇帝不诏见任何人,缩在大殿里。 哪怕是后宫嫔妃,也见不到皇帝。 直到哲蚌寺高僧桑普原杰,朝觐皇帝,皇帝才终于露面,并请桑普大喇嘛入宫,并在宫中住下。 桑普的师父是绛央却杰,绛央却杰师承宗喀巴,建立的哲蚌寺,是乌斯贜最大的寺庙,僧众上万人。 来南京朝觐皇帝,带着1500佛兵,四川安抚司又派1500卫所兵护卫。 大喇嘛给朱祁钰讲解佛法,朱祁钰听得仔细。 “喇嘛(上师),朕觉得黄教在中原不兴。” “主要因为中原人不识臓文,不如喇嘛用汉文编写佛经。” “方能广为传播。” 朱祁钰想让乌斯贜放弃臓文,使用汉文。 问题这地方还不能打,没有油水,容易惹一身騒,关键臓区喇嘛对皇帝是比较尊敬的,没有必要强攻。 “启禀陛下,我愿意留在南京,编写汉文佛经,传播我教。” 朱祁钰当即下令,令工部选址,修建一座喇嘛庙,供桑普喇嘛翻译佛经。 桑普十分开心,感谢皇帝。 “喇嘛。” “朕正在推行,大明境内全部汉化。” “这样方便文化传播,方便彼此交流。” “何必隔绝一地,自成天地呢?” 桑普虽是佛道高僧,同时也是政治人物。 乌斯贜不是唐朝时候的吐蕃了,僧兵纵然有,几万人能打得过谁呀?大明一个县,人口都比乌斯贜人多! 何况,乌斯贜旁边还有一个朵思呢。 乌斯贜只能认大明为主,归入大明统治。 “陛下,佛经皆是臓文,若翻译成汉文,难免词不达意,恳请陛下允许,佛经还用臓文。” 桑普耍了个心眼,他没说乌斯贜,只说佛经。 但乌斯贜都信佛,佛经不改,汉化就推行不下去。 “喇嘛,不要小瞧汉文啊。” “中土佛教,也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,如今传承了数千年,照样生机勃勃。” “而且,乌斯贜才多大呀?人口多少?就算全部信仰黄教,如何能和中土比呢?” 朱祁钰说到这里,笑了一下:“大明收回交趾,难道喇嘛就不想去交趾传教吗?” “那交趾如今都信中土佛教,并不知晓黄教。” “不像朕,朕是受过大喇嘛灌顶的,自然是信仰黄教的。” “说起来,朕和您的师父是同辈的人,宗喀巴大喇嘛也算是朕的老师。” 这位宗喀巴可是超级大佬,黄教的创始人。(就用这个称呼代写,大家明白就行) 朱祁钰是扯人家的虎皮。 “和中土佛教比起来,朕更信黄教啊,您是朕的师侄,有好事朕当然要想着你喽。” 桑普眼皮子抽搐,我成你师侄了?能不能讲点礼貌! “喇嘛,看看草原上,如今有多少座喇嘛庙?” “四年前才有多少,您想必是心知肚明的。” “这都是朕汉化的结果呀。” “那交趾往西,是广袤的土地,都是大明的属国,未来都会如乌斯贜一般,并入大明的。” “全部都会汉化,用汉文说汉话。” “难道喇嘛只想在乌斯贜一地,称王称霸吗?” “那黄教怎么传?朕为你着急啊。” 朱祁钰引诱他们汉化,进而出来传教。 “陛下……” “叫朕师叔,不必见外。”朱祁钰占人家高僧便宜。 像桑普这样的高僧,肯定是一心传教的。 “师叔,您既出自黄教,难道不能允许黄教去交趾传教吗?” “看你说的,不是朕不允许,而是你们语言不通啊!师侄!” 朱祁钰给他解释:“天下皆行汉文,唯独咱们黄教行臓文,你说如何通行?难不成让信徒,现学臓文吗?” “摆明了是鸡同鸭讲嘛,互相听不懂,词不达意。” “而中土佛教,全是汉文,如今已经找不到梵文了。” “咱们黄教,不能落后中土佛教太多啊!” “中间还有个道教,道教势力多大,您该清楚吧?” “即便朕贬斥了道教,道教在民间,依旧蔚然大观。” “还有伊教,可知伊教教主就在北京宗录司,日日为朕服务,期待朕允准其在国内传教。” “可朕不是伊教徒啊,朕有好事,当然得先想着咱们自己人啊。” “师侄,你说呢?” 朱祁钰为了引诱乌斯贜汉化,煞费苦心。 伊教暂时还是小众教派,和道教、佛教、黄教比起来,还差许多呢,但未来也不容小觑。 桑普在思考,他在乌斯贜,地位尊崇,是有非常高的政治权利的。 “师叔,请容师侄思忖一番,再传回乌斯贜内,请诸位高僧研读后,再给师叔一个满意的交代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这才对嘛,师叔怎么能害你呢?” 乌斯贜汉化,让黄教彻底汉化。 再将伊教彻底汉化,最后再将景教也汉化了,而编纂各教经文的权力在宗录司,他就等于攥住了天下教派。 又探讨了一会佛法,朱祁钰让喇嘛去休息。 冯孝匆匆进来,面带喜色:“皇爷,朝鲜军到了。” 朱祁钰舒了口气。 这回局面重新回到他的掌控之中了。 交趾雨季过去了,第一封奏报送到南京,随着皇帝打开宫门,才送到他的手里。 卢泓送过来的,是朱英的亲笔信。 “印度医书?” 朱祁钰脸上露出喜色:“陈嘉猷、周正方等人有功啊!” “送去太医院,让太医研读,先誊写一份,给谈妃送去。” “原来印度是这样的呀,很多个分裂国家,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。” 其实,印度从来都没统一过! 是带英帮他们统一的。 甚至,国名都是带英给他们起的。 朱祁钰并不知道,他以为次大陆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呢,毕竟大明对乌斯贜了解的也不多。 乌斯贜汉化之后,大明必须派流官上去管理。 如此才名正言顺。 第二封,是王伟的。 “这是新加坡?” 朱祁钰惊到了,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小岛,马六甲王朝竟然送给了大明。 “冯孝,传旨,满刺加国王甚是恭顺,赐姓郑,择一汉女嫁给其做王妃,再赐一百船货物,赐两千杆火铳,十门重炮,赐十万块,再赐十船纸、十船瓷器、十船丝绸。” “准许其国商贾来大明贸易,再让内阁择一贤臣,率队去满刺加,推行汉化。” 这一连串赏赐,把冯孝给弄懵了:“皇爷,这么多赏赐?” “可知马六甲?”朱祁钰问他。 “奴婢自然知道,三宝太监七下西洋,四次停在马六甲,马六甲位置重中之重,皇爷您总说。” “满刺加国王进献一座岛给大明,此岛可通行马六甲,是咽喉要道。”朱祁钰道。 嘶! 冯孝倒吸口冷气,满刺加是真下血本啊。 其实想想也正常,如今东西贸易,没有多么繁荣,马六甲确实是要道,但不走船有什么用? 而且,满刺加国王根本就不知道新加坡的妙处,这个地方还是带英发现的,之前都没人在意过这个小岛。 “再下一道圣旨,勒令暹罗王,不允许进攻满刺加,违令者,捉其王入京!” 满刺加想调和战争,那么朱祁钰就投桃报李。 他必须好好想想,该怎么建设新加坡。 “此地原名淡马锡,名字不好听,改叫新加坡。” 朱祁钰斟酌道:“先移些人上去,修建一座要塞,传旨给工部,让工部派人去看,如何修建一座海上的要塞,作为大军的补给地、商船的中转地。” “此地是咽喉,务必经营好。” 至于其他的租借地,朱祁钰不太在意,早晚都是大明的。 得到新加坡,朱祁钰有点激动。 以新加坡为基点,就能辐射整个东南亚,甚至南亚次大陆。 大明就从陆权国家,变成海权霸主了。 打开第三道奏疏,是朱英上的。 长达数万字,朱祁钰看了半个时辰,才看完。 朱英详细说了交趾的政策、执行、移民安置等细小的问题,事无巨细,全都呈报上来。 就算他不说,交趾的御史和监察史也会说的。 后面,则是对印度的看法。 朱英认为,当收来印度所有文字记载,翻译过来后,全部销毁,让印度失去文明。 窃取文明,西方玩的最溜。 华夏多少文明被窃取走了? 他甚至写了,建议将佛教的梵文经书全部销毁。 “冯孝,你觉得此计如何?”朱祁钰给他看后半段。 冯孝脸色一变:“皇爷,经文乃佛祖赐福,若销毁的话,对您声望是巨大的打击。” 朱祁钰瞟了他一眼:“你是不是蠢啊,销毁是烧吗?” “烧了梵文,让天下骂死朕吗?” “朕也信佛啊!” “不会建一座宝塔,把梵文供奉在宝塔里呀?不允许人看即可,当做古圣物供起来,不就好了?” “等几百年后,印度退化成野人,咱们再拿出来看,说是华夏先人的文字,他们也不知道!” 还能这样? 冯孝发觉,这个办法好啊。 “而且,整个中南皆信佛。” “朕将这些圣物,建寺于中原。” “让那些虔诚的信徒来中原朝拜。” “那么这些土地,就永远脱离不了大明了。” 朱祁钰心情很好:“佛教的起源地,竟然不信佛了,真是愚蠢。” “大明就是佛教的中心,天下信仰者,皆该来大明朝圣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