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若直接强收安南,大明可以做到。 但是,广西尚未移民完成,还有云南这个大雷。 现在就收交趾,确实有些早了。 朱祁钰斟酌,扫视群臣:“耿九畴,你怎么看?” “微臣以为不能收。” “交趾对大明来说,仍是鸡肋。” “广西、云南不靖,就算收了,也是个祸根。” 耿九畴认真道:“安南百姓不认是我汉人,只认自己为安南人。” “和云广还不一样,土人也认为自己是天朝人。” “大明隔着云广治理安南,终非一道。” “不如先犁清云南,再收安南,重置交趾,全我大汉疆土!” 他同意,白圭就反对。 白圭认为,这是天赐良机,等着安南朝局震荡过去,安南又变得稳如泰山,到时候从分茅岭出兵,所耗甚大。 不止是损兵折将,还会损耗大量的粮食。 如今六千艘船的粮食停在安南。 不如用这笔粮食,攻打安南。 这样一来,省时省力省钱省粮,好处多多。 岳正、王复、马文升、余子俊等人也是各执一词。 “邢国公,您说呢?”朱祁钰看向于谦。 于谦吧嗒吧嗒嘴:“鸡肋呀!” “若安南富裕,微臣认为是吞并的天赐良机。” “问题安南贫困啊,鸟不拉屎的地方。” “咱们占了这么多,宁夏、热河、吉林、汉州,还有原来的云贵广,又加个交趾,中枢压力太大了。” “占下来也可以,为后世子孙拓张领土。” “就怕咱们把地养熟了,安南百姓却造反,咱们大明多亏呀!” 于谦也陷入两难:“安南政局动荡,确实是吞并的良机,问题是吃了也没意思呀。” 朝臣议论个没头没尾。 朱祁钰也做不出决定来:“去把老太傅请来!” 还得让老臣做决定。 “邢国公说得对呀,朕也觉得安南是块鸡肋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” 朱祁钰道:“估计那黎宜民也是这样想的。” “知道自己是鸡肋,所以不怕大明垂涎。” “有时候自己特别差,也是一种保护色。” “朕想图谋,都不忍下嘴。” “可惜了,安南变化太快了,朕也措手不及呀。” 现在的朱祁钰,治政稳妥。 不再之前那样咋咋呼呼的,鲁莽行事。 如今的他,变得内敛,凡事三思而后行,多方征询意见,然后做出最优决定。 胡濙姗姗来迟。 将养了一个多月,胡濙气色变得很好,面色红润。 他坐在锦墩上,捋着胡须,听岳正复述。 听完,哈哈大笑。 “陛下,这是大好事呀,您怎么还做不出决定了呢?”胡濙笑道。 朱祁钰苦笑:“哪里好呀?那安南就是块鸡肋,朕想吃,但又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吃。” “哈哈哈!” 胡濙大笑,皇帝真的成熟了。 “陛下,老臣请问您,您想吃,是想吃安南这块地吧?” “不想吃,是不想吃掉安南这些人吧?” 胡濙笑道:“若老臣能去人留地,陛下想不想吃?” “当然想吃了!” 朱祁钰站起来,走到胡濙面前:“老太傅,若安南土地上,都是会说汉话的汉人,那这个地方,就不是鸡肋,而是肥的流油的肥肉啊!” 朝臣也跟着说是。 于谦也说了,就怕汉人把地养熟了,人家安南又造反了。 所以皇帝说想吃,但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吃。 汉人移民过去,用个十年二十年,就能把地养熟,废地变成宝地。 “在老臣看来,这安南处处都是宝。”胡濙捋须而笑。 “老太傅呀,别卖关子了,快说吧!” 朝臣都站起来,围着胡濙。 “陛下,您之前说过一句话,那安南人都是奴婢。” “咱们大明要治水,又要建造塞外的城池,还要修驰道、清山路、打通各地交通,都需要人呀!” “这安南人,既然是奴隶,是不是宝?” 胡濙笑道:“如果安南人,被迁走去了大明各地,贬成奴隶,给大明做活,好不好?” “安南之地空了,咱们移入汉民进去。” “那么这交趾省,是不是也成了宝了呢?” 朱祁钰懵懵地看了眼于谦,又看了看姚夔、耿九畴等人。 忽然大笑:“朕就说了,老太傅是定海神针!看看这绝户计出的!当世第一!” 胡濙脸上的笑容僵硬,您不会夸人就别夸。 什么绝户计呀?还第一了? 这是大明千秋万代的计策啊! “老太傅,那安南人也不是木头,凭什么被咱们抓呀?”耿九畴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。 “耿卿,那些商贾无利不起早,只要咱们花钱买,他们给咱们抓!”朱祁钰帮胡濙回答。 奴隶贸易了解一下。 耿九畴:好吧,当我多嘴。 “从商贾那里收,多贵呀。” 姚夔冷笑道:“咱们养那么多兵,干什么吃的?” “让他们驻扎在当地大户的家里,让安南大户帮咱们抓!” “大户抓不到,咱们就把那些大户抓起来当奴隶,看看他们卖不卖力!” 走了王竑,又来一个狠人。 以前的姚夔光伟正,现在的姚夔,又是一个毒士贾诩。 “只要移汉民过去,安南就变成了宝地了呀!” 朱祁钰又走回地图上:“诸卿,过来看,夏埙在鸿基。” “朕欲以红河为线,划分两国国境。” “诸卿意下如何?” 他在地图上一划,把红河以北,全部划入大明。 “陛下,贪多嚼不烂。” 胡濙看了很久,才道:“靠近云南的,咱们不要,靠近广西的,都收下,重建交趾省。” 于谦也觉得是,若把红河以北全都收入囊中,势必要和安南打一仗。 而这一仗,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,未必会输。 但容易进入战争泥潭,得不偿失。 “咱们以归顺州为划分,向南切一刀,一直到海边,所有城池咱们都要。” “但不建交趾省,在地图上也不标明。” “咱们只是实控,表面上还归安南。” “这回咱们大明只要里子,不要面子。” “省着安南新君上位,下不来台。” “陛下以敕封圣旨,买这些地,微臣觉得也划算。” “微臣预估,这些粮食,把整个安南北部打下来,都足够了,有方瑛坐镇,完全没有问题。” 听完于谦的话,朱祁钰扫视其他朝臣,都同意于谦的话。 “这些地方都归入广西。” “朕之前就把梧州府和平乐府划给广东了。” “朕再打算将庆元府、泗城洲、安隆司划入贵州。” “把柳州府北半部划入湖南。” 朱祁钰早就做好了新规划:“丢掉的地方,由安南补全。” “红河以南,朕再设交趾省。” “以北的地区,全部划入广西。” 他一边说,一边画。 朝臣却看出来了,皇帝把庆元府、泗城洲、安隆司划入贵州,这是用来练兵的,陶成之前就在这里练兵,等着入贵州平定土司呢。 也是在扩张内陆省份的面积。 而广西向外扩,扩充红河以北地区,若还嫌面积小,可以再扩入几个府。 “臣等无异议。”朝臣躬身行礼。 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 朱祁钰道:“朕就给夏埙、边永下旨,至于方瑛、夏埙能打下多少土地,朕也不设具体限制。” 毕竟北京距离河内,实在太远了。 不像国内走驰道,奏章往返很快,交趾来往的路,要翻越朱雀关,从朱雀关走,等于翻越十万大山。 又不能走海路,速度能快就怪了。 而中枢传出圣旨。 方瑛已经和夏埙做出决定,扩张地盘。 因为云聚的商贾太多了。 还有的从安南买了大量人口,准备运回国,这些人又聚集在鸿基。 方瑛担心会发生大疫,雨季马上就来了,发生疫病,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。 而且,粮食也需要分散。 雨季来临之前,必须把粮食运去内地,防范台风。 所以,方瑛亲率狼兵一路往西打。 沿途城池基本望风而降,只打了一场硬仗,三天就打破城池,方瑛入城后大杀一通。 然后组织安南人,运送粮食。 一点点把粮食往内地运。 最西面的一座城池,当地人管这叫大安乐,安南有两个安乐城,靠近海边的小安乐城,被夏埙给拆了。 而安乐城在交趾省还有一个名字,叫汤州。 西边靠近的城池叫边东,交趾省的地图里,叫谅州,谅山王的封地就在这里。 方瑛带着兵给拿下了。 又拿下门州。 渡河拿下对面的禄州、西平州。 夏埙也看懵了,这攻克城池的速度这么快吗? 关键安南也不抵挡啊。 当地官员给中枢上书,结果中枢根本就不理。 大明也不屠城,只是将人口组织起来运送粮食,还给发放粮食。 安南百姓肯定愿意干啊,还能偷粮,赚双倍薪水,这好事上哪找去。 结果,明军明明是侵占安南,侵占他们的家园,但运粮队伍却井然有序。 安南人喜笑颜开,还说大明是仁者之军。 一路上十分祥和。 明军也大方,给的粮食非常多,个个干活卖力,呼朋唤友来干活。 在雨季来临之前,已经把所有粮食分散运入城中,又准备好过雨季的准备。 方瑛率领的大军,都是广西人。 知道雨季如何防范。 所以做了充足的准备,面面俱到。 而等活儿干完了,明军立刻变了嘴脸,把所有安南男人都驱赶出城,把女人留下。 凡事敢入城的男人,皆杀死。 然后关闭所有城门。 那些安南土人哭爹喊娘,但求助无门。 雨季就要来了,他们没有居所的话,都得死。 可城门压根就不会开的。 而这段时间,又从大明运来海量的箭矢、火铳,各军都备齐装备。 有粮食吃,有妇人玩,不用操练,大明兵卒简直上了天堂。 城里天堂,城外地狱。 二三十万土人,手里只剩下粮食了,明军没把他们的粮食收回来,因为自己的粮食太多了,根本吃不完。 他们只能去乡下想办法躲避。 而在河内。 丢掉城池的官员跑到河内哭诉,黎宜民暴跳如雷。 宣边永来诏问。 边永坚持说,这些人绝不是明人。 这话也就糊弄鬼去吧。 黎宜民对边永的话,一个字都不信。 问题是,他需要明军的帮助。 他已经焦头烂额了,黎银死后的坏处暴露出来。 地图马上在彩蛋章,马上传!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