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奴婢给皇爷问安。”罗秀娥爬出来。 “皇太后说你是她的贴心人。” “你要用心伺候,朕自然会重用罗绮。” “等你出嫁时,朕自然会多多赏赐的,懂了吗?” 罗秀娥没想到,皇帝会关注她。 赶紧磕头谢恩。 “皇太后有眼疾,迎风流泪,这是老毛病了,以后有风沙的天气,不许皇太后出殿,都听清楚了吗?” 罗秀娥一愣,圣母有这病吗? “再宣太医入宫,给皇太后调理身体。” 朱祁钰叹了口气道:“虽然皇太后怜悯后宫,免了晨昏定省,但后宫嫔妃仍要侍奉婆母,方是孝道!” “奴婢等遵旨!”仁寿宫宫人都懵了。 都知道皇帝和圣母不睦。 难道和解了? “装模作样!” 孙太后听到皇帝的话,真想把手里的铜镜砸了:“你欺辱哀家,哀家夜夜向先帝禀告,先帝一定会降下灾罚,让你早死!” 她正在梳理妆容,不能让人看出来。 她还要当这天下最尊贵的皇太后。 权力的滋味呀。 得到了,就放不下啊。 “不,他死了,镇儿不能登基的话,哀家算什么?还能是皇太后了吗?” 孙太后觉得自己好悲凉啊。 当皇后的时候,盼望着婆母死了,她好当后宫之主。 千盼万盼,熬死了婆母,她才当家,但好日子没过几年,镇儿就把江山葬送了。 她也苦啊。 那个该死的皇帝,何时才能不折磨她呀。 这时,宫人进来。 她赶紧露出笑容:“陛下倒是关怀哀家。” “后宫嫔妃怀有身孕,哀家怜悯她们,免了晨昏定省。” “但陛下以此认为媳妇不孝,那便由着陛下吧。” “传哀家懿旨,令那些没有身孕的嫔妃,日日来伺候便是。” 宫人们都没看懂。 皇太后和皇帝真和解了? “再给南宫传一道口谕,令漠北王遵循陛下之意便是。” 孙太后慢慢站起来:“哀家乏了,要睡一会,一些小事莫要搅扰哀家。” “奴婢等遵旨!” 罗秀娥看着圣母,竟觉得有些陌生了。 懿旨晓谕后宫。 咸安宫的吴太后直接摔了个花瓶:“她倒是会拿把做样!” “后宫的嫔妃,是哀家的儿媳妇,不是她的!” “就她能传懿旨?” “哀家就没有懿旨了吗?” “皇儿也是,和那个贱人走得近,不亲近自己的亲生母亲!” “他到底知不知道,是从谁的肚子里爬出来的?” 吴太后满腹牢骚。 而此时,孙太后的懿旨传到漠北王府。 在山西大同。 舒良还在商讨如何移民。 “厂公。” “下官听说,今年朝堂征的夫役,陛下宽宥,每人一天给一个铜板。” “山西百姓虽然不饿肚子。” “但家中有余钱的肯定不多。” “只要咱们说是去河套做工,只招那些没有家眷的,尤其是没成亲的壮小伙子。” “朝堂花一笔工钱。” “让他们去河套做工,干个两三年,在河套娶个媳妇,成家立业,也就能留在河套了。” 郭登受了朝堂的启发。 舒良皱眉:“两三年,朝堂要花多少钱啊?” “厂公,征兵的话,不也一样花钱嘛?”郭登笑道。 刚见到舒良时,他心中惴惴。 以为舒良和其他太监一样,只知道伸手要钱。 但接触一段时间发现,舒良是愿意做实事的,当然了,搜刮钱财搜刮得也凶。 “花了军饷,是能打仗啊。” 舒良犹豫:“而夫役,是天下百姓必须负担的役,给他们一个铜板,都是亏的。” “厂公,那您说有什么办法?”郭登算领教过舒良的抠儿。 舒良清理掉山西所有商贾后。 掘地三尺,搜刮十遍以上,一枚铜板都不放过。 而山西的矿山,全都被舒良攥在手里。 究竟赚了多少银子,连山西督抚都不知道。 “先这样征吧。”舒良没法子。 这钱还得内帑出。 其实就是舒良口袋里的钱。 这些钱都没运出山西,一部分运去了宣镇和河套,剩下的则留在山西。 舒良管着的。 忙正事的同时,舒良也在忙私事。 他每走一个地方,都悄悄征召一千个家世清白的百姓从军,如今已超过五千人。 在太行山里开辟一个据点,日夜操练。 这笔钱,是舒良自己掏的。 不走内帑的账。 所以他四处搜刮钱财,全都砸进军队里,京师定期会有一批军械秘密送到他的手里。 这支军队,挂在东厂之下,是番子的编制。 其实是按照正规军操练。 完全听命于皇帝。 舒良坐镇山西,表面犁清山西,其实是在秘密训练这支军队。 郭登也十分忙。 大同镇北移,如今正在集宁海子旁边建造集宁城。 集宁城往西,则是卓资城、归化城(呼和浩特)等等城池,都在修建的范围内。 黑河往南,黄河以东,全被划归为山西省。 按照中枢的意思,要大肆兴建归化城,将归化城打造为草原上的枢纽城池。 大同镇已经拆分成南北两路,一路镇守归化城,一路镇守大同。 瓦剌败走,鞑靼被灭后,山西控制归化城后,已经变成了内陆省份,不再和敌人接壤。 山西北面是热河,西面是宁夏,东面是北直隶。 大同镇、宣镇都会北移。 当然了,这是要守住北方草原的情况下,一旦丢掉,还是会退守长城的。 山西也要迁徙人口到长城外。 良善百姓肯定不愿意。 但舒良抓了那么多商贾,大部分没杀,用这些人充实这些城池的人口。 这也是舒良坐镇大同的原因。 而在广西。 方瑛正在清扫泗城府、田州府和安隆司。 陶成亲率一路,合计十万大军,围攻安隆司。 结果安隆司的土司越境跑贵州去了。 导致贵州变得人心惶惶。 贵州督抚项文曜,正在整军,却听说土司结寨自保,切断交通,不和汉人联络。 他整个人都懵了。 立刻给方瑛传信,互通信件才知道,方瑛已经快要把广西犁清了。 而贵州动荡,他只能给朝廷上书,求中枢支援。 方瑛很快就厘清了广西西部。 然后兵势南进。 像镇安府、归顺州、太平府、思明府等广西南部府,其实是广西和安南的分界线。 这些府在大明地图上,是大明的府。 但在安南的地图上,他们又是安南的府。 都是些随风倒。 “朱仪,你来打这场仗!”方瑛给朱仪一个机会。 成国公府的世券被收走。 朱仪需要立功,拿回世券。 “总兵大人,咱们真的不吃掉?就把人驱赶到安南去?”朱仪觉得全部吃掉,战功才大。 如今方瑛手里的大将,陶成镇守桂西,镇守广西和云贵边界。 欧信在广东,杨屿等将镇守桂北。 能用的将领不多。 “咱们手下有多少蛮兵?”方瑛问。 “120万。” 朱仪抓了抓头发:“朝堂下旨,令打仗之后,将这些人移入江南嘛?” “你猪脑子啊,咱们手上有多少汉人啊?再收降的话,如果不打仗的话,咱们能镇得住吗?” 方瑛呵斥他。 朱仪迫切想立功,拿回世券。 他祖父朱能被追封为亲王,是收回世券的补偿,也在告诉他,立下功劳,就赐回世券。 朱仪率领蛮兵平推。 方瑛懒得理会这场战争。 广西本就贫瘠,经此一战,倒退二十年。 但广西不残破,如何能彻底变成汉地呢? 等把这些蛮人移去江南,广西就安生了,全是汉人的天下了。 他不停催促江西,移民过来。 江西督抚马瑾十分头疼。 湖南、湖北、广西全都伸手跟江西要人。 江西人是多。 但也不能随便给啊。 何况,他犁清江西,也面对巨大的困难。 江西士绅盘根错节。 要说南直隶犁清难度第一高,第二是浙江,第三就是江西。 不止有士绅,江西也有土司! 但都是半开化的,比广西土司强一些。 好在有金忠坐镇。 锦衣卫可不管那些。 如今,他正在庐陵费氏家中做客。 费氏传承千年,仅宋元就出过十几个进士,家学渊源。 分支盘踞整个吉安府。 梅林费氏,才是费氏主宗。 金忠造访梅林费氏,在费氏家中转一圈,他才知道园子也能建的这么大。 还不违制。 因为人家把一个庞大的园林切分开来,变成一家一家的园林,中间有一个拱门,当做一户。 梅林费氏近主宗就有几十房。 分支不计其数。 每一房拥有一部分园林,组建起来,就是浩荡的一片大园林。 还不违建,钻大明律的空子。 在皇宫里当差二十多年的金忠,都会迷路。 “费氏不愧是千年世家。”金忠看了眼费鹤。 费鹤赶紧拱手:“不敢当,哪里是什么世家呀,只是小门小户罢了。” “江南的奢靡之风,已经传到了江西喽?”金忠笑问。 费鹤摸不清锦衣卫的路数。 以前的锦衣卫,只会伸手要钱。 这个新晋的锦衣卫指挥使金忠,要什么,他费鹤也不知道。 “算不上什么奢靡,和江南的园林比起来,我家的只是小巫而已。” 费鹤引领着金忠到正堂,上最好的茶水。 喝茶更是十分讲究。 按理说天下最讲究的该是宫廷。 其实不然,是江南。 江南的士绅是天下最会享受的人,没有之一。 在费府中,泡茶的是专属茶道师傅,按照费鹤说的,他府中养着一百多个茶道师傅。 想喝什么茶,就得让专门的茶道师傅来泡。 在江南,这样的茶道师傅,比当朝首辅的俸禄还高。 好的茶道师傅,更是供不应求。 能令茶道师傅委身做奴的,那都是显贵人家。 金忠喝了一口,如鲸吸牛饮,喝不出两样来。 费鹤笑他无知。 不懂这茶汤的美妙。 “提督大人,可知这茶叶,有何特殊之处?”费鹤笑着问。 金忠当然不知道,喝了几口,却喝不出个一二三四来。 有点上火,好像发烧了,心太软不是好事,容易受伤!人还得变得人狠心硬,我这人是嘴狠心软,在别人眼里,我特别洒脱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其实我很敏感,对别人的眼光、语气、语言等等都很在意,但我装作大大咧咧,什么都不在乎,别人都以为我是社牛,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,自己是社恐。而且我嘴不好,什么话都说的死,说出去就死犟着不认错,就像狗送走,我说送走,立刻找个人家就送走了,跟谁都说我不在乎,一条狗我在乎它干啥,其实我心里很不舒服,唉,嘴硬的人真可悲~ (本章完)